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83章 青年

第83章 青年(1 / 2)

“缺乏电力使中国自然而然分为两种族群:城里人和乡下人。近四亿中国农民绝大多数不能享受电动机械之利。共和二十一年,中国绝大多数农村仍旧沿用五千年前的生活方式辛苦劳动,在农村妇女们怀着极为羡慕的心情,看着报纸上城市妇女有洗衣机、电冰箱。但她们却像千百年来的农妇一样进行腰酸背痛的家务劳动。

每年有数十万亿千瓦时的电力源源不断的经黄河、长江以及无数条河流白白流入大海,如果能加以利用,一个崭新的时代就会到来:在西南崇山之中,在湖广大地的田野里,在西部黄土高坡上,农民和妻子儿女夜里聚在一起,就会看到家宅、学校、医院在耀眼的灯光下突然显现……一个全新的未来将呈现在人们面前,电力时代,终将来临。”共和二十一年一月三十日,《西北实业报》:未来的开启。

司马出任总理的第一时间,就竭力促使国会在当月通过《全国工业覆兴法》,这个法律成为经济工业覆兴的保障。同时要求国内企业遵守 “公平竞争”规则,定出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给工人定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限制垄断,减少并缓和阶级矛盾。在取得大企业支持后,又尽力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司马指出中小企业是工业覆兴计划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计划成败取决于广大中小企业。

整个《全国工业覆兴法》最被人们看重的内容却是 “公共工程和建筑规划”,它融建设与救济工作于一体。救济工作一个重要特点就是 “以工代赈”,根据覆兴法规定在共和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中央政府将直接拨出三百二十亿元兴办诸如水利、桥粱、监狱、公路、机场等项目,开辟公共游泳池、运动场,兴建发电厂和火车站、公共建筑等等。

而其中最宏伟的公共工程是黄河、长江流域的水力发电工程,以及流域中上游的水土保持、林业恢覆工程。根据规划,工程启动后,政府将直接雇佣四百五十万工人,彻底解决失业问题。让人们欢呼雀跃的还有,工程完成后,中国面貌将发生巨大改变,国家发电量将增加一倍以上,廉价的水电将令绝大多数中国人能够享受到电力的便捷。

一场冬雨使上海平添丝丝冷意,湿冷的天气让人感觉极不舒服。春节长假是一年中最长的假期,大多数人都选择这个时候与家人团聚。无论年景好坏,中国人都会在春节前置办齐备年货,与去年春节前的冷清不同,元旦过后,市场再一次恢覆喧嚣与热闹,每一条街道、商场、超市、菜市人头攒动,商家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信心比任何东西都重要。

二十年中国农业一支独秀,在经济危机影响下,国内化肥、农药企业纷纷调低价格,化肥的应用、加上风调雨顺,令农业获得史无前例的大丰收,粮食进口从共和十七年的三千五百万公担骤降到四百六十万公担,自光绪四年起,半个世纪的粮食凈进口国变为出口国,占中国人口近80%的农民,并未因此经济危机遭受重创,反而因大丰收获利颇丰。

从二十年六月起,收入大增的农民成为带动经济恢覆的领头羊。相比一旦失业就衣食无着的城里人,农民只要有地、有收成就不会饿死,丰收年景手头宽松许多。棉布、成衣以及小商品销路,从六月起便呈现增加趋势。农民的消费习惯导致市场覆苏,直到二十一年一月十五日农历腊八置办年货后,方才进入真正的高潮。

国内萎缩的工业面对消费激增的农村市场,有心无力,数千家工厂在经济危机爆发一年多后,第一次在报纸上发布招工启示,恢覆生产。相比庞大的失业人数,中小工厂招工人数非常有限,但共和二十一年一月份,人们第一次看到希望,招工人数大于失业人数是十三个月来第一次。而《全国工业覆兴法》适时出臺,犹如强心针一般让人振奋。

尽管阴冷的冬雨连绵不断,但在上海淮河流域治理工程招工办公室外却排出一条长长的队伍,绵延数千米,由数万人组成,因为人数过多不得不依靠警察维持秩序,打伞的人们充满希望。能不能过个好年,就全指望这地方了。

“嘿嘿!河南,淮河上游种树,一个月基本工资三十二块五,多劳多得!预付三个月工资,这下能过个好年了!”望着带苏北口音的中年人笑呵呵走出招工办,佟力异常羡慕,看看前面长长的队伍,神情黯然,人太多了,治理淮河需要这么多人吗?

“嘿!力子,我瞅就像你,你也来了,咱爷俩没准又能在一起干活了!” “栓哥!您也来了!”佟力连忙冲身后隔几个人的栓哥打招呼,过去在染布厂里两人一个班,栓哥还是自己的半个师傅。 “劳驾,帮俺看着位子!”罗栓说话间朝前挤去,碰到熟人颇此间聊天,也能打发等待的时间,谁也不知道要等多长时间才能轮到自己。

“胖子呢?他没和你一起来吗?”罗栓从口袋里取出烟包和撕成纸片的报纸,抖些烟沫到报纸上卷起纸烟。 “咳!”土烟入口的味道很冲,现在不比过去,失业了哪有钱买纸烟,都是买点土烟,用报纸卷烟吸,实在急了,还会拾别人丢下的烟头,苦日子总有苦熬法。听栓哥提到胖子,佟力不太自然, “半年前就回老家了!” “力子,你咋不回去,在老家你不还有几亩地吗?刨地也比熬日子强。”

罗栓吐瞅着佟力,这后生脑子活、勤快,就是没遇到好年头,要搁在早些年,指不定早发达了。 “回老家?从老家出来,我就没想这么回去!”尽管已不再是当年十八岁的少年,但佟力却不想灰溜溜的回到乡下,丢不起那个份。很多人失业后坚决不肯回乡下,正是怕丢人,他们还期待时来运转,只有彻底绝望的人才会回到乡下,当老实本份的乡下人。坚持不一定能成功,但放弃一定会失败!

二月五日,农历年二十九,除夕,鹅毛大雪,一个满面风尘的年青人走下火车,相比兴高采烈从各地返回,抢在除夕夜前回家的旅人们,年青人神情凝重。 “闲人免进贤人进、罪客勿来醉客来!”看着书桌上新写的对联,吴稚晖满意的点点头, “吴妈,让人把对联贴在大门上!” “吴府” 瞅见大门上的匾额后,沙希程忐忑不安的按下门铃。

“请问先生有何贵干?”仆人诧异的看着风尘仆仆的年青人。 “这里有一份名贴,请转呈你家老爷。”说话时沙希程将名帖递给门后的仆人。如果父亲还在西北,自己根本不必这么麻烦。可父亲在月前就回了江苏老家,父亲的朋友中仍在西北市而且能帮自己的只有吴伯父了。

两年前自己从水利工程系毕业,利用在西南修建水电站的所得,先后六次勘察岷江、乌江、涪江、嘉陵江,行程三千公里。通过实地考察,对这些地区的水文地貌有了清晰的了解,对治河问题也有了进一步认识。当国会通过《国家工业覆兴法》后,看到流域治理工程,欢喜的同时感觉担忧。担心在一个星期前变成现实,一个自己最不愿意看到的提案,出现在报纸上的一篇文章中。

接过名贴,仆人看看年青人,今个可是除夕,此人怎么不识礼数,那有这个时候上门拜访的。 “伯父,这个时候前来打扰伯父清静,实是无奈而为之,我想让伯父代为引见总理!”刚一看到父亲的世交,四届内阁教育总长吴稚晖,沙希程急不可待的说出来意。

“见总理?”吴稚晖诧异的看着这个年青的子侄,在这个时候?年三十去见总理? “万里啊!今天可是大年三十,总理也要休春假。这么多年没来了,先在伯父这里住几天,等过完春节,伯父一定为你引见总理。叔薇!你们有六七年没聚过了,这次一定要好好聚聚!”吴稚晖笑说着,吩咐厨房准备午饭,心里琢磨希程请自己引见总理的原因。

无论身为教育部总长,或是出任国务院顾问,还是现在在国家工业覆兴委员会内任职,吴稚晖都不愿意为亲朋世交引见总理。很多时候他们是谋求一个晋身机会,而先生一直以来都很反感这种行为,所谓内举不避亲在他这是行不通。但吴稚晖却不会拒绝引见这个与众不同的年青人,毕竟吴稚晖早就有意将他引荐给总理,这个年青人很有才学。

“伯父,此事刻不容缓,希程这里有一份报告,原本想转交国会,但担心国会讨论、听证会耽误大事,因此才会麻烦伯父。”说话时,沙希程从背包里拿出自己在火车上写的报告,递交过去。 “这……”瞅见报告封面上工整的楷书,吴稚辉眉头一皱,拿起来仔细翻看。看完整份报告,吴稚晖毫不犹豫, “你先去洗澡换衣服,我带你去见总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