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103章 去向

第103章 去向(1 / 2)

明代古长城脚下,耸立着一座现代化军校。主楼高为七层翼高五层,外形近似堡垒的主教学楼周围散布着数座小棱堡教学楼,军校的全称是 “中国国防陆军军官学校”,前身是西北边防军军官学校。一直以来鲜有人提及军校全称,通常被称为 “西北军校”。每年六月,西北军校都要举行简朴的毕业典礼,年覆一年,年年如此。

共和二十九年六月二十一日,是西北军校二十五界学兵毕业日期,毕业仪式于上午举行。以西北学员从宿舍的国防门中突然涌出开始,沿途,不断有列队整齐的学员连队加入。在三十六号宿舍一楼仪装镜前,226宿舍的四名学兵挤在一起,又检查了一遍着装。今天对他们所有人而言,都是一个大日子。

“瓒之,别那么紧张!”陈翰墨扶正军帽,语重心长的对朱子潜说道。 “别紧张?说的轻松,今天总理、国防部长、参谋总长可都来了!”话音一落,朱子潜就深呼几口气,以便让自己激动的心情平缓下来。进入西北军校是荣誉,离开西北军校是梦想。对每一个学兵而言,离开军校恐怕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

“总理、国防部长、三军参谋长,今天高官可比往年多的多,甚至连海军部长、空军部长都来了,难不成咱们要准备参战?”收拾仪装的赵然勤显得万分激动。自共和十二年后,国家便承平长达十七年,十七年来军队根本没打过仗,十七年来数万名军校毕业军官大都在部队短期服役后退役,和平是军人的坟场,战场是军人的游乐园。

“可不是,现在德国军队磨刀霍霍准备攻打法国,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咱们这届肯定不会错过世界大战。高官为什么都跑到咱们这了,就是向其它国家传达信息:中国准备打仗了!”李新扬兴奋的大喊大叫。一周前知道了参加毕业典礼的高官姓名后,同学们就猜测为什么今年军校毕业典礼会有这么多人参加,所有人不约而同的猜想,中国可能会参战。

现在欧洲局势紧张,一个月前,德国出人意料的伙同苏俄瓜分了波兰,英法两国对德宣战,但宣战只停留在口头上。英法联军坐视德国入侵盟国波兰按兵不动,尽管波兰在德国闪击战打击下亡国一个月,但整个西线未发生过真正战争。

现在即便西藏牧区的农奴也知道,欧洲大战迫在眉睫。面对欧洲可能爆发的战争,国会反应是增加军费开支,自十六年以来,军费再一次超过教育支出,位于政府预算之首。空军、海军、陆军均进行大规模换装。

朋友们的兴奋让陈翰墨颇为无奈的笑笑,如果他们知道官员来这里的真正原因,恐怕会失望个透死。中国不会参战,自己亲自从父亲那得到答案,除非中国遭到入侵,否则中国的原则将是保持中立。而且国内主流并不讚同中国介入欧洲纷争,相比战争,国人更喜欢来自欧洲的战争定单。英国、法国已经向中国下了一大笔定单,坦克、飞机、步机枪、冲锋枪,总之英法两国的思想非常简单,试图用定单让中国做无法割舍的选择。

“集合!”随着口令,226宿舍的四名青年提着礼宾枪朝队伍跑去,在宿舍外排成队列,等待汇入主纵队。灰绿色上衣,灰绿色裤子,黄铜纽扣,这是军校习自德国陆军的服饰,学员肩膀上步枪枪头刺刀闪烁着森冷的光芒。队伍威武雄壮地挺进到操场,马上以迅捷整齐的动作进行分列,形成两列平行纵队,与站在学校主楼荣耀大厅宽阔花岗石臺阶上的另一队学员,组成三边空方阵。

方阵中间是一座无名军人铜像,身背背包、腿打绑腿、俯身跨步,果敢、刚毅的目光凝视前方,作冲锋状。军装没有军衔、没的徽章,是无名军人,铜像基座上黄铜四棱星周围写着 “荣誉、责任、国家、奉献”。

随着 “枪放下”的口令,数千枝步枪令人叫绝地同时发出 “啪”的一声手掌击枪声,声音刚刚消失,另一种声音:慢击军鼓有节奏的 “嗒嗒”声则由远渐近接踵而至,这是军校乐队,乐器在其间闪闪发光。

乐队后面是西北军校校长蒋作宾中将和另外两名身穿便服的人,一位是西北毕业生校友会主席,另一位是出席仪式的历届毕业生中年龄最高者。三人之后是由四路纵队组成的队伍,是西北校友,大都身穿便服,松散的队形与训练有素的学兵团形成鲜明对比。

站在观礼人群前列的司马眼睛始终望着左列第三排中央位置,微笑着冲队列中的儿子点了个头,而队列中目视前方的儿子,显然没有註意到自己正在打量他。余光撇到面带笑容的司马,蔡锷会心的一笑, “华之,是不是很得意?” “松坡,他还有两个月才到二十岁!”得意,怎么可能不得意,儿子才二十岁就以优异成绩从西北军校毕业。

当司马、蔡锷把目光投向左列,观礼臺上高官有样学样也不时把目光投向左列。左列学兵们,顿时压力倍增,甚至连汗水都冒出来了。

“学兵团,脱帽致敬,举目註视,学兵团正踏着先辈走过的路。魂归忠烈祠的学兵团先辈,忠魂在此集合,当他们走过的时候,我们向他们致敬,向忠魂致敬,忠魂为我们指明道路。我们紧随忠魂前进,长长的队伍在延伸,永远将你们的精神铭刻于心。我们像你们以前一样宣誓:忠于祖国、服务国民,学兵团、学兵团,光荣地生,光荣地死。学兵团,学兵团,以军为家,以血洒花。学兵团,学团员,荣誉、责任、国家、奉献,不变的信念!”

学兵团合唱队唱起军校校歌 “学兵团之歌”,校友们脱帽直立。当校歌旋律消失后,校友会秘书长便念起一年来去世的校友名字,名字前不以军衔高低,而是以毕业先后以及校内编号为序。

“……朱自安准尉……”被念到名字的军官或士兵,曾经在这里学习和生活过,也曾经不止一次的参加过这种仪式,他们曾经为军校带来荣誉,但现在已经魂归忠烈祠了,安息了,他们是西北军校的过去。

而西北军校的现在和未来则属于活着的学兵团,尤其是身着灰绿色学兵服、腰板挺直、站立不动的年青学兵。西北军校是世界知名军校中,最年青的军校,但它始终是中国军事教育的最高学府,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兵,走出军校,成为国防军的一员。

“我们期待的和平正在受到战争威胁,欧洲天空战云笼罩。我们要时刻准备,为自由与正义而战,为维护和平而战。我曾无数次重覆过一句话,今天将再次重覆:强大的国防军是中国和平的根本保障。你们即将成为光荣的国防军中一员,因为国防军和你们的存在,使五亿四千万中国人得以在和平空气下享受自由和正义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司马的声音在军校教学楼前广场上回响,臺下学员和他们的家人用崇敬的眼光望着总理,作为最高统帅,参加西北军校毕业典礼是每年必须的工作。只不过相比过去,今天司马却抱有不为人知的私心,因为自己的儿子今天就在这只学兵团之中。

司马亲自向本届学兵团第一名颁发毕业证、授衔,毕业生名单由一名军官宣读,一个名字接一个名字,时间过得很慢,一秒钟像一小时,难熬的过程终于结束了,护旗队再一次升起国旗,学兵团举枪致敬,号手吹起铜号,清彻、悦耳的音调回荡在操场上空。号音祝愿一届又一届西北军校的毕业生,在未来的军旅生涯中功成名就,不辱使命、不负校名。

最后一个音符消失了,最年长的毕业生在军校校长和校友会主席蔡锷上将陪同下,走向无名军人雕像,并在这名象征中国军人的雕像脚下恭恭敬敬地放置好纪念花环,然后笔直立正,荣誉大厅臺阶上又响起合唱队雄浑有力的歌声,但不再是合唱团合唱,而是所有毕业生和在校生以及校友、教职员工同时合唱。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