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北太平洋演习中,冯逸云用实际行动驳斥了海军部越来越明显的“战列舰无用论”。 充分利用北太平洋恶劣天气,成功抓住航母舰载机无法起飞的优势,以两艘战列舰,击退一支航母舰队,击沈一艘航母、一艘重巡。演习让海军部意识到,战列舰是最好的航母护航舰。演习使战列舰舰长冯逸云名扬海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年青副官对舰长说,“长官,盘古号发来很长的电报,这是第一页。”阅读电文时,又送来后两页。鞍山号战没在冯逸云意料之中,这是鞍山号註定的命运。驱逐舰攻击战列舰队,除了沈没,别无选择。冯逸云对鞍山舰舰长的勇气佩服的五体投地,即使自己指挥汉武号,碰到如此庞大的战列舰队,也会选择逃跑,利用速度优势,有远多逃多远。
但鞍舰攻击,却为舰队争取了时间,足够让舰队在天明之前,击沈或重创该死的航母,从而将海战方式变成最传统的炮战,不用一面攻击美军战列舰队,一面提防头顶上的苍蝇。“好,轮到我们了,把鞍山号的消息告诉全体官兵,为鞍山号报仇。”冯逸云命令道。
“盘古号”舰桥上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各炮手立刻就位,准备战斗。”军官命令下达,火控军官前舰型操作臺亮起一排排红灯,代表“盘古号”上每一座火炮,红灯上标註有舰炮编号,但火控军官早已将火炮位置印在脑中,只需扫一眼就知道亮灯的是那门舰炮。不一会,舰型板上红亮接连转为黄灯,黄灯是等待信号,直到绿灯后方能击发。
一旦亮起绿灯,火控军官即可根据舰长命令,选择主炮齐射或间隔炮击,舰桥下150毫米高强度铝合金厚装甲保护的火控室,是战舰大脑,重要程度超过被视为心臟的作战室。此时雷达员已读出敌舰距离、方位、航速、航向计算机操作员在覆读数据的同时,将距离、方位、航速、航向数据输入对应键盘区。在数据输入完毕后火控模拟计算机便开始运算。
与过去驱逐舰、巡洋舰、战列舰采用的继电电路式或电碰式计算机不同,中国采用机械式计算机长达数十年,但近三年,中国计算机却经历了由继电器式及电磁式到真空管式的转变。盘古号战列舰是共和海军中第一艘采用电子计算机的军舰。
hhk-9型火控模拟计算机是由真空管取代继电器的电子化计算机,但体积庞大,长14米,高2.5米。不过这臺电子计算机,却可以被称为小型电子计算机。它由6000个电子管组成,每秒运算1200次,可在0.1秒算出舰炮发射数据,显然不是长达十秒甚至更长才能算出发射结果的继电器式计算机所能比拟的。
舰桥下方三联炮塔内,响彻扬弹机工作的声音。垂直上升的1228公斤高爆炮弹,从装甲弹井内炮弹升降机中被推上炮塔。自动放平后,进入推弹平臺,炮弹被弹桿自动推入弹膛,从炮弹到发射药,都由火控室将数据传到弹药库后,由弹药库官兵根据命令选择。炮手甚至因为硬质药包的采用,连最后整理药包的工作都失去了,只是尽义务的等待加装底火,同时根据命令调整射角、射界,完成准备后射击权同样在火控室。
“还有多长时间开炮?”“要不了多久。”另一个炮手回答。“该轮到我们显身手了”一名水兵摩拳擦掌,随手拿起塑料水壶喝了口茶。“别喝太多,小心被震尿。”枪炮长开玩笑,这时枪炮长护盔耳机内传来命令,“各炮瞄准目标”随后枪炮长高声覆读射击数据。重达1800吨三联装炮塔包含150个203毫米直径滚珠的滚珠轴承急速转动,炮口迅速指向数据标定方向,火炮身管同时抬起。
完成工作后,炮手相视无语。尽管演习和训练中,早已习惯大炮轰击靶舰、标靶时的巨响,但演习不同实战,敌人炮弹会飞过海面,穿透装甲爆炸……大家神经紧张到极点。命令下达后只用一秒就准备好了一切。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人的思念和不可思议的恐怖感,涌上心头,接通绿灯后,所有人凝神屏气等待炮击。
“为鞍山号覆仇!”等待炮击时,水兵心中念叨。报覆是最好的镇静剂。陈绍宽站在舰桥上观察到舰艏庞大的两座三联装406毫米舰炮炮塔转动,瞄准左前方目标。与此同时,拥有最先进计算机和雷达的盘古号,则充当起了火控舰的角色,为它舰计算火控数据。
尽管这个距离上根本看不到目标,但陈绍宽仍然习惯性的举起望远镜。火控模拟计算机和雷达改变战争模式,军舰可以远程抢先开炮,尽管20海里的距离从未尝试,但顾不了许多了。“现在,敌人就在眼前,集中了整个美国海军战列舰的全部精华。”“长官,从雷达上看,他们正在作弧形运动,鞍山号已经沈没,不知道水兵……”
两人对话时,盘古号主炮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炮击同时各舰航海官均在航海日志上记下:共和31年1月10日,太平洋中部时间凌晨4时21分,海战打响。4时21分36秒,国防海军大洋机动舰队战列舰队抢先于距离美军舰队20海里处开炮,距离接近舰炮最大射程。
三座炮塔九门406毫米舰炮每门间隔0.3秒先后击发,因为炮弹发射时对军舰震动太大。如果几门炮一起发射或一门炮连续发射,舰上官兵会受不了,尽管有0.3秒间隔,但仍算是齐射概率。战列舰主炮齐射威力惊人,主炮炮管接连冒出数团黑中带红的烟团,炮击时剧烈晃动传遍舰体,冲击波震的舰桥观察窗防弹玻璃框框作响。
没有目睹过战列舰队齐射的人,永远不知道7艘战列舰同时炮击场面多么壮观。7舰63门406毫米舰炮同时发射,轰天巨响,漆黑的洋面骤然被炮口焰映的通红,强大的冲击波甚至令以30节航速航行的战舰向后退出数米,炮口产生的巨大压力,更是把舰舷旁海面压出一个直径数十米的坑,而且坑随着冲击波冲击朝外界扩张。
负责警戒的驱逐舰上的官兵目瞪口呆,喃喃不可思议。这家伙太震撼人心了,对战列舰心生敬畏。不禁更佩服鞍山号上的水兵,竟然在这样的炮击下,硬生生撑了近两个小时,仅仅只是目睹战列舰队炮击,就足以动人心魄。
“装填炮弹,继续射击。”硝烟弥漫的炮塔中,戴护盔的枪炮长大声覆读火控室传出的命令,再次重覆先前的过程,放平主炮、弹药库选择弹种、发射药包数,扬弹机推弹至炮塔,自动装填。在盘古号火控室内,雷达员重新开始报出数据,计算机操做员再次向计算机输入数据。从37000米距离炮击,至少不需要考虑敌舰还击,但命中率只有一个数0。
“能打中吗?”第一轮齐射后,陈绍宽心中嘀咕。舰炮最大射程39562米,此时距敌舰37000米。尽管发射数据是经雷达测距,再通过计算机计算、修正,并根据航线算入提前量,但炮弹飞行37000米需要4分钟,击中目标完全靠运气。即便训练时,击中过25000米外的目标,运气同样占到很大比例,影响炮击精度的原因非常覆杂。
“不应该打这么早,应该再近一点。”陈绍宽心中后悔。“命令舰队全速航行,接近30000米再次炮击。”刘咏杰命令道。“长官,即使一发能打中,也算是老天保佑。”刘咏杰安慰道。此次齐射是替鞍山号打出的,为了他们未尽的心愿。“愿鞍山号上官兵保佑我们击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