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245章 夕阳下的和平

第245章 夕阳下的和平(2 / 2)

“曼施坦因元帅,贵国在俄罗斯东部的军事行动,我国可以理解。但俄罗斯东部正在上演人道主义灾难及大规模难民潮,我国政府决定向西岸推进2.5至5.5公里,确保为难民提供有力帮助。”找借口,在德战区将防线推进至西岸,实际上是为威慑德军,同时兵不血刃夺取西岸立足点。一旦需要,突厥斯坦集团军便可以……

“张,你我都是军人,都清楚明白中国越过乌拉尔河的目的,不是吗?”曼施坦因摇摇头。即便在中国工作生活过八年,也琢磨不透中国人,他们总喜欢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就像现在,即便白痴也知道他们的目的,但他们仍然将自己的目的隐藏于一个“正义”名词之后。

“曼施坦因元帅,如果德军对东岸没有企图,就不会因为我们的行动而感到惶恐与不安,不是吗?元帅比任何人都了解中国,自然清楚,我国比任何国家都爱好和平,我们会千方百计避免战争,更无意与传统友好国家争执。”“那么张,你又如何解释你们现在的行为呢?”“安全,元帅,你带来的是百万虎狼之师。”“你们会撤军吗?”“你们会撤军吗?”

反问中,客厅内气氛骤然紧张。曼施坦因身旁德国将军,偶尔会轻声交流。张镇国则转头与代表俄罗斯帝国的萨达耶夫中将用中文勾通。张镇国并不担心近在咫尺的德军,乌拉尔河对岸,突厥斯坦集团军已做好战斗准备。储备十数年的物资足够突厥斯坦集团军持续作战两年以上。不过眼下,按照总理说法要“友谊为上”。作为总理老朋友,张镇国自然知道,总理嘴中国与国的友谊是什么玩艺。

c集团军司令曼施坦因自然知道,河对岸突厥斯坦集团军是中国军队的精锐,是全世界唯一战备长达21年的军队。在中国国务院任职期间,曾到过突厥斯坦,参观过突厥斯坦集团军,突厥斯坦集团军是精锐的进攻力量,重来就为攻击。演习、战术、部署全部都是为大纵深作战准备。一旦发起进攻,两月内就会兵临莫斯科城下。

“137个师、旅,1/3为装甲师、机械化师、全摩托化部队。8000辆坦克多半为重型坦克、两万架战斗机、攻击机、三千架战略轰炸机、数千架运输机、直升机,一旦发起进攻,没有力量可以阻挡。”联想情报部门上报的突厥斯坦集团军资料,曼施坦因觉得头皮发麻。

突厥斯坦集团军不同于苏军,即便200个师苏军也不会让自己心生惧意。但张镇国身后的部队,是一支极为恐怖的力量,唯一欠缺就是实战经验。素质优良的军官、训练有素的士兵配以精良先进的装备。而且身后,还有着源源不断的兵员和庞大的工业机器为之提供武器。如何避免战争,才是自己的首要职责。

“张,十六年前离开贵国时,欢送宴会上,我曾说愿德中友谊长存。终其一生,我最不愿意看到,与贵国发生武装冲突,我会竭力避免。”面对曾经的学生,曼施坦因坦言。柏林同样明白,早在越过伏尔加河时,元首命令,要求德军推进至中国边界后,避免与中国军队冲突。元首之所以让曼施坦因负责,正是基于曼施坦因与中国军方良好的关系。

“我想,我们中间可以设立一条非武装带,你觉得呢?”曼施坦因让步后,张镇国笑着提议。“元帅,作为回报,里海沿岸的阿特劳将作为非武装城市,如果德国军人愿意,这座城市同样向德国军人开放,这座城市将会见证,中国、俄罗斯与德意志帝国之间的友谊。”

友谊,开玩笑。张镇国得到了中国需要的,控制西岸部分地区。尽管国务院未解释,但张镇国知道,总理需要前进基地。二十余年来,苏联人依乌拉尔山及乌拉尔河建立的“乌米扬诺夫防线”始终是中俄两国的心腹之患。现在,苏俄溃败瓦解了防线,获得前进基地。只需要一个命令,突厥斯坦集团军就会长驱直入进入俄罗斯大平原。

“萨达耶夫中将,恭喜,这座城市是俄罗斯帝国收覆的第一座欧俄城市。”两小时后,参加过曼施坦因宴会,坐上直升机的张镇国语气平静的对萨达耶夫中将道喜。“只是个开始,不是吗?”萨达耶夫中将笑望着机下里海沿岸,二十三年了,自己是第一位踏上欧俄土地的俄罗斯帝国将军。“是啊,只是开始。”望向机窗外,张镇国点点头。

透过机窗可以看到在雷恩荒原上待命的德军坦克部队。“现在呢?”萨达耶夫中将问。“让德国士兵享受一下短暂的和平吧!我们的和平快结束了。”从里海吹来的微风给原野上德国士兵带来一阵阵凉爽,从战壕里站起身的德国士兵,好奇的打量百米外同样站出战壕的中国士兵。

一小时前,两支相隔百米的军队接到各自司令部命令,中午12时整停止对峙行动,两国军队各自后撤500米,意味双方之间隔开1公里“非武装带”。尽管非武装地带过于单薄,但却让战壕中疲惫不堪的德国士兵长舒了一口气,司令部的命令意味着,他们的战斗结束了。

“也许是个好兆头,不是吗?”望着对面正在后撤的中国军队,霍尔斯兴奋的说。“谁知道呢?”赫克洛夫特话音未落,不远处军官的命令就传过来,“第8组、第9组,去掩埋俄国人的尸体……”刚把机枪从枪架上拆掉的保斯死死盯着霍尔斯,眼神几欲杀人,“霍尔斯,你个丸鸦嘴,我们今天到天黑也别想休息了。”

好兆头……赫克洛夫特和霍尔斯垂头丧气。掩埋敌军尸体是谁都不愿意干的事情,尤其是被太阳暴晒后的尸体,尸体腐烂变质,散发刺鼻的臭味。行走在两军战壕间空阔地带,霍尔斯闻到空气中浓烈的尸臭,空中秃鹫盘旋。在掩体废墟里四处飞溅有人的内臟和肠子,被炮弹撕裂的装甲车、坦克、汽车、散落的大炮,都是俄国人遗留下来的。

空气的臭味异常刺鼻,以至霍尔斯不得不戴上防毒面具。只走十几米,就找到四具俄国人尸体,尸首不知什么时候留下来的,都已经胀的象皮球,手和肿胀的面部全是乌黑色。当保斯用铁锨撬起尸首的时候,后面的头皮脱掉了,里面爬满蛆。尸首非常重,保斯尖叫着把尸体撬到一个弹坑,然后拼命用铲子铲土,掩埋尸体。

尸横遍野、臭气熏天的荒原上,霍尔斯等人提着工兵锹开始干活。对面战壕里同样来了一群心不甘情不愿的中国士兵。干活时,霍尔斯偶尔抬头盯着同样戴防毒面具的中国军人。他们活干的更仔细些,会用铁勾在尸体上寻找。一开始,霍尔斯还以为他们想从俄国人身上寻找战利品,直到距离近了,才发现他们是在寻找死尸身上的身份证和个人信件。

“霍尔斯,他们真把自己当红军邮政局了。”“好了,朋友,这是尊重,最起码的……”霍尔斯话未说完,接下来的一幕让他们目瞪口呆。几辆中国军队挖掘机突然开来,大铲一挖,连人带土把尸体倒在卡车上,装满尸体后,卡车又将尸体倒入战壕。“这也算尊重,至少给了他们一个墓。”眼前一幕着实让霍尔斯等人不太适应,完全是两个极端。

中国士兵认真搜索尸体的身份和信件,然后更粗暴的用机械化方式掩埋尸体。在他们埋葬尸首时,已经开始撤离的前线一片寂静,除去掩埋尸体时机器轰鸣声,听不到其它声音,相比中国人借助机器掩埋尸体的神速,霍尔斯等人速度显然慢的多,而且更恶心。“要帮忙吗?”霍尔斯军装湿透,气喘吁吁摘掉防毒面具时,流利的德语在霍尔斯耳边响起。

霍尔斯抬头一看,是个面带微笑的中国军人,这是霍尔斯第一次近距离见到中国军人。“你好,中士。”霍尔斯连忙行礼。“你好,下士,我们没必要这么正式。”霍尔斯看到中士拿出包香烟,便有了好的开始,军人交往再简单不过,笑声在布满尸体的土地上回荡。穿灰军装的德国军人和沙漠迷彩军装的中国军人开玩笑,聊电影明星,分享交换彼此收藏。

夕阳下,和平到来了。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 请启用JavaScript正常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