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河中最好别换船。”华盛顿街道上,书写这句话的条幅随处可见。因为总统大选已经开始,这是民主党在警告选民,战争到了最紧要关头,关键时刻行政首脑不宜更替。民主党操纵下的美国舆论普遍如此认为。在华盛顿和美国每一处投票站外,都可以看到为罗斯福争票的团体。
与外界的热闹不同,白宫过道和楼梯显得很安静,这是飓风眼里的平静。秘书和身穿制服的军官不时穿行,与过去似乎没什么不同。所有人都相信,总统会赢得第四次竞选。椭圆形办公室大写字桌上,乱糟糟堆放着一些小摆设和舰艇模型,重建舰队是总统最关心的事情,每个月,写字臺上,都会出现新的模型。
一进办公室,亨利就註意到罗斯福的巨大变化,灰白头发更加稀疏,发紫眼泡里眼睛混浊无光,令人吃惊的老态龙钟。哈利.霍普金斯面色蜡黄,瘫倒在扶手椅里有气无力的向亨利招手。马歇尔将军直挺挺坐在长沙发上,斜眼朝刚刚从英国返回的亨利瞥了一下。“亨利,回来了。”声音依旧浑厚威严,亨利註意到罗斯福疲惫的脸上没有一丝神彩。
先向总统点头致意,亨利把目光投向霍普金斯。“已经确定了吗?”面色蜡黄的霍普金斯无奈的点点头,一言不发。“那么,我们不可能挽回苏联同德国单独媾和了。”亨利嘟囔。“如果现在让英国单独发动北极攻势,无异于自杀。”“如果我们在英国的部队配合呢?”罗斯福焦切的反问。
“总统先生,即便采取联合行动,能在挪威牵制多少德国军队?三十万?五十万?我们的行动不可能挽救苏联,当我们正准备时,苏联就已经战败了。”马歇尔直言不讳。椭圆形办公室中气氛骤紧。苏联的变化出乎预料。苏联人从享受《租借法案》那天起,只要能捞到手的,他们就要了再要,捞了再捞,像小孩子开联欢会,碰上免费冰湛淋和蛋糕。
为牵制德国人,白宫尽量满足他们对物资的需求。苏联人要求美英与苏联签署不得与轴心国单独媾和的联合公报,美国爽快的同意了,用行动去安抚苏联人。但现在,美国所有行动,换回的仅仅只是一个笑话,短短两年中提供110亿美元物资,随着苏联与德国单独媾和而化为泡影。
“朱加什维利,甚至希望获得我的谅解,他宣称……”罗斯福扬扬手中电报,“与德国媾和,是为等待更合适时机,并不影响各国反法西斯事业。”亨利註意到总统疲惫不堪的脸上带着嘲讽以及强压的愤怒。自己在伦敦时曾目睹了邱吉尔的愤怒,怒不可遏的邱吉尔甚至希望美国出动b-29轰炸机轰炸苏联,报覆苏联人的背叛。
“情报显示,保加利亚驻苏前大使斯塔梅诺夫秘密到达柏林,无疑承担着重要使命,苏联将很快与德国进行实质性接触。”“我认为实质性接触已经开始。离开英国前,我从一名皇家空军军官那里得知,德国已经从东线调回大量飞机,应该与苏德两国接触有很大关系。”
哈利.霍普金斯呆呆的望着亨利,还有一个月,大选才会结束,如果在这个时候突然曝出苏联退出战争与德国媾和的消息,可以想象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托马斯.杜威一众人会如何利用它,煽动民众赢得大选。原本面色蜡黄的霍普金斯面色更加苍白,而罗斯福老态龙钟的模样又加重了几分。“还有其它选择吗?”“或许还有一个办法。”有人回答。
德占区的明斯克,阴云密布,看不到一丝阳光。街道异常冷清,偶尔会传来稀落的枪声,随即是警笛声和更密集的枪声,原本冷清的街道便更加冷清。明斯克城内一家前苏维埃高干俱乐部,装修极豪华的娱乐室内,铺红色天鹅绒的长桌上放着十几瓶矿泉水和水晶玻璃高脚杯,甚至还非常难得的放着新鲜水果,其中不乏香蕉、菠萝之类的热带水果,或许是德国人在传递一个信号。
除此之外,桌上还插着小国旗,德国的和苏联的。当莫洛托夫一行面无表情不慌不忙的走进房间,里宾特洛甫和几名德国外交官已经等候那里了,脸上大都带着普鲁士贵族特有的高傲与自大。不过里宾特洛甫并不是贵族,只是一个香槟酒商而已,他故作贵族的样子显得很可笑。
但此时,莫洛托夫却根本笑不出来。战争爆发是因为自己没有识破德国人的诡计,自然媾和责任落到自己肩膀上,如同战争爆发时,代替朱加什维利发表告苏联国民书一般。“部长阁下,我们又见面了。”落坐后,里宾特洛甫长达数分钟没开口,莫洛托夫勉强挤出笑容问候,为的是打破僵局。里宾特洛甫稍微把头转向莫洛托夫,脸上带着浓浓的得意。
“是啊!人民委员同志,三年前你从未想过,我们会在这种情况下见面,不是吗?”望着莫洛托夫变得极其难看的神色,里宾特洛甫越发得意。过去,莫洛托夫从未重视过自己,甚至轻视、藐视自己,现在却像狗一样爬过来,跪到自己面前,向自己、向德国乞求和平。面对里宾特洛甫的得意与嘲讽,莫洛托夫视而不见。
“战争是个错误。”“人民委员同志,或许吧。”出人意料,里宾特洛甫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缠。发动战争的原因非常简单,德国没有战略资源和回旋余地,而苏联拥有。现在德国得到了需要得到的,当然还有一部分可以通过谈判得到。
“既然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莫洛托夫点点头,“我看,我们可以直接进入下一阶段性谈判。”说完,莫洛托夫就准备从文件包中取出一份朱加什维利同志许可的谈判条件。“当然可以。”未等莫洛托夫取出文件,里宾特洛甫便直接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对折的纸,递给对面的莫洛托夫。
“人民委员同志,两国于11月1 日凌晨0时停火,两国维持11月1日凌晨0时前线停火地区边界,苏联割让高加索地区,赔偿160亿卢布……”莫洛托夫迅速把本文看完,尽力压制住心中的愤怒,抬头看了一眼面带微笑的里宾特洛甫,却遇到他冷淡而得意的目光。
隐约从里宾特洛甫眼中,莫洛托夫看到一丝期待。里宾特洛甫期待什么?显然不是期待接受条件,即便希特勒也别指望苏联接受这些条件,那他期待什么呢?试探,德国人是在试探苏联底线和停战诚意。“这,显然不可能接受。”莫洛托夫提高嗓音,音节分明,一字一顿。“如果接受这个条件,苏联宁愿战斗到最后一人,但……”
表达强硬立场后,莫洛托夫话峰一转,“我们希望结束战争,作为交换,苏联准备把波罗的海三国、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摩尔多瓦部分领土割让给德国。鉴于德国石油资源匮乏,我国承诺未来十年内,每年向德国提供不少于1200万吨石油,第一个五年为无偿提供,第二个五年为市价20%,以后每五年增加20%……”
莫洛托夫转述苏联媾和方案时,里宾特洛甫一直保持沈默。“同时,苏联将与德国恢覆战前一切合作关系,并于1945年年底前,向英美宣战……”莫洛托夫说完后望着里宾特洛甫,等待他的回答。“这是……不可能的。”里宾特洛甫回答。内心承认,苏联开出的条件非常优厚,但距离德国的要求仍然相差甚远。
里宾特洛甫微微耸耸肩膀,“在我看来,人民委员同志,苏联根本没有谈判诚意,不是吗?与其浪费时间,不如把一切交给军队解决,可以节省你我的时间。”对于里宾特洛甫的威胁,莫洛托夫并没有感到愤怒,莫洛托夫对这种威胁非常熟悉,自己曾经亦对芬兰等国外交官说过同样的话,只是角色换了而已。“部长阁下,这是威胁吗?”
莫洛托夫的质问让里宾特洛甫露出微笑。“人民委员同志,这不是威胁,而是现实。”里宾特洛甫趴在桌上,在莫洛托夫递给自己的文件上书写起来,偶尔会裁掉一些字句,写的速度非常快,一两分钟后,里宾特洛甫放下笔,再次抬起头。“人民委员同志,我想我们今天的谈判还是取得了一定进展的,这,也许是我们达成共识的基础。”
轻轻将手中金笔笔帽扣上,里宾特洛甫将文件递还给莫洛托夫,脸上依然保持微笑。“我觉得,如果贵国可以在这份文件中,如此修改和添加条款的话,我们可以很快结束谈判。”快速扫了一眼文件中删除的条款和添加的条款,莫洛托夫面无表情的合上文件,“我需要返回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