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253章 太阳

第253章 太阳(2 / 2)

理论设计日臻完善,为实验部氢弹爆炸冷热试验创造条件。“冷”试验俗称“打炮”是在核工厂专用野外爆轰场进行。试验人员在野外挖坑、安装、接线、起爆、测定,随后填坑、清扫,将“冷”试验结果反馈到理论部、设计部,为热核试验提供数据。为更进一步测试热核材料聚变当量数据,掌握热核聚变规律。共和32年11月5日试验人员在戈壁滩国家核试验场成功进行热核材料核试验。

冬天的戈壁滩,像狰狞的野兽。一千多年前古人就已描述过“轮臺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砂石翻滚,倔犟骆驼刺被迫匍匐于地的现象。然而,九院试验队伍顶风进驻戈壁,茫茫戈壁到处是一排排帐篷、汽车、堆起的器材和物资。戈壁深处,一座一百余米高的铁塔威武雄壮地矗立,塔顶上的装置就是进行原理试验的装置。

围绕铁塔是许多地堡式现场测试工号,各种记录仪器和电子设备安装其内。密如蛛网的导线与塔上装置探头相连。爆炸瞬间即逝,现场测试必须抓住瞬间,收集到数据,记录下参数,才能保证试验成功。

12月28日零时,离铁塔20公里掩体内,经过六次失败试验,理论部参试人员透过墨镜,终于看到充满希望之光的闪光和冉冉上升的蘑菇云。爆炸成功,可确切结果还等待测量数据。实验部专家全神贯註速报计算。几小时,结果清楚表明,目标达到。氢弹原理试验达到预期目的的消息传到艾丽丝城。

“我们相信,如果中国制造氢弹,未来中国在世界上的威信将会受到损害。新武器破坏能力无限,对人类极端危险。中国有必要遵循道义的基本原则,不能成为毁灭性武器发起者。”看完由费米等数十名科学家寄来的联名倡议书,司马无奈的摇摇头。“他们准备退出委员会?”“是的,总理,他们在艾丽丝城委员会,发动抵制宝贝研制。如果不是因未得到十名委员同意,恐怕会以委员会名义提交倡议书。”

提到那些科学家,张镇国忍不住头痛,既不可能命令,更不可能关禁闭,几年来,他们一直致力于呼吁停止氢弹研制,如果不是有大量“和平利用原子能”研究约束,他们可能会干扰氢弹研制。艾丽丝城委员会19名委员中7名委员获知氢弹原理试验成功。氢弹试验已经提上议程,再次发出倡议,甚至得到三百名科学家签名,费米等人已经决定退出。

“科学家不是政治家,只看到氢弹毁灭性,却没有看到氢弹毁灭性会带来持久和平,建在核恐怖之上的和平。”历史上美国也曾碰到同样问题。慢慢的科学家会意识到,核武器意味毁灭,但也能带来持久和平。“我会回信说服他们,但是“宝贝”不能停止,反而要加快,因为……”话说一半,司马意识到现在说并不合适。“时间紧迫啊!”

共和33年1月13日,数千名科学家、工程师、机械师、陆军官兵乘座火车或飞机抵达戈壁滩试验场。试验场上,铁塔耸立,不亚于埃菲尔铁塔。共和33年1月27日凌晨,重38吨,与卡车相近的圆柱体被卷扬机均速升至180米铁塔顶,安全军官进行最后一次工作人员点名,带领所有人离开试验场。仅留一个专家小组留在实验地75公里处。

试验场内专家小组在天亮前将炸弹机构调至待爆状态,75公里外掩体内,所有人都註视实验场。尽管掩体具备三防功能,但身居其中,众人仍然小心翼翼的戴好墨境,脸上涂抹防护霜。此时,掩体内播放的欢快歌曲时而被打断,报告准备工作进展情况。

“我还是倾向于在海上进行试验。”邓稼先提议,在海上试验更安全。根据计算机计算,“宝贝”当量大约在300万吨,300万吨当量是什么概念?爆炸专家计算过安全半径,考虑到爆炸扬尘,至少需要300公里的安全距离。“你知道国防部不会同意,太平洋正在打仗,万一……”此时,音乐中断,进入倒计时,掩体外的人纷纷进入掩体。厚达数米的三防掩体立即关闭。

“……3、2、1,起爆。”耀眼的闪光持续70秒,尽管有云浓掩蔽,但数百公里外仍能看到闪光。接下来火球烈焰笼罩天地、经久不息。最后,巨大的、灰黑色蘑菇云腾空而起,顶端直达同温层,高度数十公里。爆炸发生时,两架特殊改装的穿云取样轰炸机机舱里的试验人员尽管远离爆心20公里以上,仍被强烈闪光,巨大火球强烈震撼。

下意识,飞机员意识到应当飞离更远,否则将大难临头。飞行员甚至来不及考虑脱离现场是否符合纪律。驾驶飞机朝爆心反方向全速飞离。此时一团球状烟云升到飞机旁,机尾舱口排出的遮光浓烟雾没有起到保护作用。热浪涌进机舱,人像进入热锅,毛发、指甲纷纷脱落,热浪划破人们的脸和双手。除了光辐射,还有强烈冲击波,导致所有仪表设备指针来回跳动,

大洋彼岸的美国西海岸,正值傍晚,林德尔.休斯不慌不心顺着一条羊肠小道穿过加利福尼亚大学公园,朝哈维尔林德馆走去。哈维尔林德馆地下室,装着一臺世界上最灵敏的地震仪。装设地震仪的小房间里仅有一只红色灯泡照明。交接班后,林德尔.休斯一个人留在房间,陪伴着他的是一个嘀嗒作响的时钟和一臺记录机,记录机以只有一毫米的光线,在感光胶片上记录下微小颤动。

眼睛适应黑暗后,林德尔.休斯註意到记录机光点十分不稳定,林德尔.休斯清楚是地层不断震动引起的,振动是太平洋波涛冲击大陆造成的微地震。林德尔.休斯把铅笔靠在仪器侧壁上,并用手支着它,使笔尖靠近光点,光点好像不动了,“和平时没有什么不同。” 话音刚落,光点跳动骤然加快,也没有任何规律。

“什么地方发生了地震?”下意识,林德尔.休斯以为什么地区发生地震。同一时间,全世界所有地震测试仪都监测到中国新疆沙漠地区发生地震。

“爆炸当量约375万吨,试验成功,首先肯定所谓只有在太阳上才能发生的过程,在地面上也能实现。现在,那玩意还是个怪物,还不可能带上飞机,不能满足从军事需要。是一枚湿式炸弹,现在已经着手设计实用型炸弹。用锂同位素代替的氚,就可以不用冷藏装置……”

“加快速度,30吨是空军底线。威力可以适当降低,但一定要实现实用化……”相比众人兴奋,司马显然要冷静许多,毕竟早知道氢弹威力。一枚或几枚可供飞机携带的氢弹,足以改变历史进程。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 请启用JavaScript正常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