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302章 手未沾染

第302章 手未沾染(2 / 2)

男男女女耐心的在废墟里翻找残存物品,不理会中国人,吉普车,不理会周围战斗,也不理会狙击手甚至德军炮火,专註在废墟下寻找财物。吉普车来到一个广场上,广场周围房屋都被荑为平地,不远处有条河,河对岸是德军阵地。

废墟中传来密集的枪声,隐约还可以听到呻吟声和求救声。司马翰墨神色一变,停下吉普,瞬间跳下车,提枪走进废墟,方略和吉永川分别走在他身前和身后。从废墟中走出几名俄罗斯士兵,见到中国军官,大吃一惊。透过瓦砾,司马翰墨清楚的看到残墻边有十几名德国士兵尸体,先前枪声是处决战俘的枪声。

“你们难道不知道军纪吗?”司马翰墨表情严峻,俄罗斯人难道不知道处决战俘有损军人荣耀吗?“长官,这些人是党卫军。”俄罗斯士兵平静的回答。三周前党卫军对国防军战俘的屠杀震惊了中俄两国,战场上不仅中国士兵,就是俄国士兵也会擅自处决投降的德国党卫军。

“不论党卫军,还是德国陆军都是战俘,享有战俘权力。”司马翰墨显得很迂腐,其它部队可以处决穿黑军装的德国官兵,但自己部队中绝不容许此类事情,看到了也不能坐视不理。“长官,党卫军杀死的是中国士兵,并不是俄罗斯士兵。”俄罗斯士兵提醒中国上校,大家之所以这么做,是帮中国人报仇。

“番号和士兵编号?”望着面色铁青的长官,方略补充道。十几名俄罗斯士兵惊愕不已,中国人疯了?“我们的番号和士兵编号?长官,屠杀战俘,中国人也有份。”在吉永川意识中,国防军是荣耀的纪律部队,永远不会干下三烂的事情,对待战俘国防军一直加以优待,杀战俘只有俄罗斯人才会做,尤其前红军部队服役的俄国人,更是如此。

“我们永远不会报覆。”面无表情的军官冷冷道。然后吸口烟,站在破旧的教堂前,来回走动着。“当他们杀死我们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就会杀死他们一千人,一万人,也许更多,以杀止杀并不是最好手段,但为报覆,我们绝不惜把手染红,否则无法向死去同胞家人交待。”国防军情报军官身后。

一张长桌上堆满皮带,是德国党卫军制式腰带,桌后坐着着一名军官,侧门旁站着几名面无表情的军士。“哗!”伊万将一桶水倒在地下室地板上,水瞬间被染红,接着又是一桶水,雅可达夫从地上拾起弹壳,然后扔到旁边的木箱中。靠门桌边,尼尔科夫和杜加达两人坐在条椅上,正在为空弹匣装子弹。地下室内诸人,表情非常平静。

一星期前,囚禁于监狱中的前苏俄内务人民委员会老手,被中国军官接出监狱,中国军官给他们的工作任务根本就是老本行。“哗!”又是一桶水倒入地下室,伊万看着被冲洗干静的墻面,水沿墻边沟槽流出去。对于房间和建筑,伊万熟悉非常,是前内务人民委员会临时关押处,这个房间,则是特意改造,用于特殊的流水作业。

“至少中国人还需要向我们学习如何进行流水作业。”一旁点着香烟的杜加达笑道。过去几天,他一直在合计着获释后,为自己家人买些什么礼物。除去自由,中国人承诺,给他们一笔回报。

森林间颠簸的土路上驶来十几辆薄装甲囚车,囚车在教堂前停下来。“是什么地方?”透过车厢透气孔,党卫军少校看到破旧的教堂,他们在三天前被带出战俘营,理由是转狱。但出人意料,接收的并不是俄罗斯军人,而是中国军人。未来命运会怎样?在焦虑茫然中,党卫军官被中国士兵押出车。

跳下车,海森斯少将诧异的看着教堂,教堂侧门旁摆着一张桌子,站着几名中国士兵和军官。海森斯少将面无表情的走向桌子,内心非常平静。在他看来,只是一次正常的转移而已,从俄罗斯人战俘营,转向中国战俘营。“解下腰带。”桌后国防军军官命令,一旁的国防军上校看看党卫军少校,这是名战地少校,刚获得晋升就被俘了。

桌上堆满腰带、折刀、钢笔之类的东西。看着桌上的物品,海森斯少校隐约感觉事情不妙,但仍然选择服从。解下腰带后,在两名中国士兵看护下,他步入昏暗的教堂侧门,来到地下室。进入地下室转角,海森斯看到地上一滩血,转身欲逃,便被身后士兵压扣住双臂。

“下一个” 海森斯挣扎被押入房间,适应良久海森斯才看清屋内布置,桌边坐着四名中国军官,桌上摆放厚厚的檔案,其中一名军官正翻年檔案。“姓名?军衔?”站在桌后军官询问身边军官。“将军的文件。”接过文件,他一边看文件,一边抬头核对德军少将。“海森斯.凯尔,生于1890年6月12日,核查完毕。”

军官便将文件交给桌侧另一名军官,军官随手将文件扔进一臺方盒式机器,文件变成纸条。“带走”带刺铁丝捆住双手,刺痛让海森斯皱眉轻哼,直视中国军官,他被拉走时,房间里又传出喊声:“下一个。”被反锁双手的海森斯沿走廊走进一个房间,未进门海森斯就看到墻上喷溅的血,房间内弥漫着刺鼻的血腥味。

海森斯立即明白,此时身后传来脚步声,一直扣着双臂的中国人松开手,海森斯猛的挺直腰背,靴跟轻击,“嗨!希特勒。”尼尔科夫走到德国将军身后,举起tt33式手枪,距离将军后脑十几厘米扣动扳机。一声枪响,海森斯重重摔倒在地,血喷溅了一墻。收回枪,尼尔科夫一言不发。过去十几年,尼尔科夫早就习惯了。

此时外间又传来脚步声,还可以听到德国人挣扎尖叫,伊凡对此毫无感觉,走过去和另外一名同事,将摔倒在地的德国将军拖起,拖到地下室窗口,将将军尸体拖上窗口处钢铁制成的滑梯上,然后用力推动将军尸体,窗外两个同样身穿西装的俄国人拖住尸体,将尸体抬上一辆堆满尸体卡车。地下室内再次传出枪声。

伊凡将一桶水倒在滑梯上,防止粘稠的血液粘住滑梯,不利尸体拖曳,整个过程有明确分工,这是内务人民委员会在过去几十年,研究出的最科学的处决流程。望着顺卡车滴下的血滴,穿国防军上校军装的军人面无表情,他一直以学习者心态学习处决流程,不可否认苏俄人的流程很科学,但用处不大。毕竟中国不会如此科学规模的处决战俘。

“至少我们手上没有沾到血。”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 请启用JavaScript正常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