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涓滴经济学
当日上午,童贯奉旨入宫,赵煦在福宁殿的御花园中,对这位未来的六贼之一与蔡京并列的大貂铛,如今大宋新闻界的总编,进行了一番有关新闻学的教育。
童贯这种人,很有意思。
他很聪明,也很能干。
但惹祸的本事,同样不小,而且他还有内臣这个群体里少有的‘主观能动性’。
为什么现在汴京城里,提起‘胡飞盘’这个人,就会下意识的想起狗叼飞盘?一半是赵煦特意让童贯自己塑造的形象,另一半则是他有时候真的管不住自己的手,就爱对朝政、国策,发表他的‘高见’。
有些话,他说到了赵煦心坎上,但有些话却拍到了马腿上了。
赵煦知道后,立刻派人斥责。
“是这样的……”赵煦笑着将钓线收回,这一次没有上钩。
他若表现的好还好,稍有差池就会借题发挥,给他挑刺,以求他低头服软。
但是呢……
他熟练的拿着钓具,走到码头上,然后将之抛出去。
然后才能改官。
奈何……
都是有契书的。
童贯还不像其他手握实权,有着大量油水的内臣一样,在汴京城里购置豪宅,买来婢妾、歌女,招揽文人、门客,模仿着士大夫们,过上文人的生活。
哪怕不贪不拿,只要和司马光一样勤俭持家,不去搞那些乱七八糟的奢侈享受。
他得用一个东西来麻醉广大人民,让他们不至于敌视社会,进而学陈胜吴广。
故此,赵煦才要特地将童贯叫进宫中,对他亲自叮嘱、部署,还传了他几招现代的新闻学秘术。
这就是二十余万贯的巨款。
童贯得了赵煦的亲自教诲,自是感恩不尽,连连拜服,阿谀话说了不知道多少!
而即使如此,司马光其他在洛阳的产业,也依旧变卖了数万贯。
于是,有知情人私下编了个段子:‘二公主府狗叫,定是飞盘又来喽!’。
“与之相比,士大夫安贫乐道,影响的只是一家……”
吓得赵煦赶紧把他打发走。
他是皇帝!
你们不能仇富啊!更不能造反啊!富人,那可是给了你们工作机会和养活全家老小的大善人!
这样一个圣地,门票卖个一百钱或者一个司马光砸缸一类的文娱纪念品卖个几十贯,应该是不贵的。
“两位爱卿,今日且与朕来学一番姜太公钓鱼!”
也是亏得包绶的长嫂崔氏知道孙氏有了身孕,赶紧派人看望,送钱送物,才保住了包拯的香火!
会跟着孙氏辗转各家,最终搞不好,他可能没机会认祖归宗。
赵煦想了想,整理了一下思路,然后说道:“朕听说,民间有谚语曰:大河涨水小河满!”
至少,得有个遮羞布,一块牌坊。
“这难道不是教化?不是圣人的大道吗?”
便是基层的选人,恐怕也能攒下上万贯的资产。
童贯赶紧撤回先前的态度,在第二天的汴京新报上,一改之前的措辞,大唱反调。
但他们还是学着赵煦的样子,开始将钓线抛入水中,一拉一扯的拙劣的模仿起来。
当天下午,福宁殿漏刻小人,敲响了申时的小鼓时,赵煦已是洗漱好,换上了轻便的便服,在冯景的服侍下,带着各种渔具,到了后苑的内池沼。
他迄今都是住在蜀国公主邸,与汴京新报的工匠与编辑们住在一起。
说到这里,赵煦微微昂首。
不然的话……
蒲宗孟立刻把手里的鱼竿一丢,跪伏于地,顿首再拜:“臣乞陛下赐教!”
是的!
包拯的命运,恐怕会和赵煦的生母朱氏一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