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黛玉2
是以,即便宝玉经常找她,黛玉也对其避之不及,不愿与他接触。
毕竟这辈子的黛玉父母俱全,又有兄长相护,入府时底气十足,即便从小听着母亲说外祖家的规矩如何与旁人家不同,他家如何富贵,待母亲又如何好,她也不会在初入府时小心翼翼,不敢行差踏错 一步。
后来又隐约发现外祖母与表现出来的对自己宠溺无度形象不符,就更不会顺从旁人的安排了。
嗯……
外祖家几个表姐妹其实还不错,林黛玉也曾尝试与她们相处,但也不知为何,年长的迎春与探春二人似乎并不喜欢她,唯有年幼不知事的惜春愿意亲近黛玉。
但惜春太小,两人实在没什么共同话题。
偌大一个贾府,竟只有一个她避之不及的贾宝玉能与她聊上几句。
若非兄长总对她耳提面命,让她一定远离贾宝玉,加之每每到外祖母处请安或是参加宴会时总能见到他,黛玉慢慢回过味儿来,意识到了外祖母的打算。
加上母亲还留在京城养病,她需要前去侍疾,常有出门放风的机会,兄长也考虑到她在荣府无聊,时不时会派人送来家中或书肆购买的游记诗集等书让她打发时间,没人说话的黛玉真不一定能抵挡住贾宝玉的缠磨。
好在没过两年,二舅母的妹妹薛姨妈带着一儿一女上京投亲,住进了荣国府中。
薛姨妈与她儿子薛蟠无甚可说,那乳名宝钗的薛家姐姐自出现后却吸引走了贾宝玉大半的註意力,黛玉不再需要躲避他,生活愈发自在起来。
贾母倒是有心插手,但黛玉不接茬,她也无可奈何。
贾敏的病情看了不知多少太医,却一直时好时不好的,她这个做母亲也不好多打扰,只能为两个玉儿多安排一些相处机会了。
黛玉一向聪慧,知道自己还不知要住在外祖家多久,不好与外祖母闹翻,但又不想真的遂了她的意,怎么办呢?每每有贾宝玉的场合,她都会设法通知薛家姐姐。
她又不傻,早看出了薛家姐姐入宫失败后,他们一家便将主意打在了宝玉身上。
但郎有情妾有意,二舅母似乎也乐见其成,她自然乐得成全。
薛宝钗一贯是体贴的,如今林黛玉铁了心不搭贾宝玉的茬儿,且一心将人往自己身边推,她父亲又是实权大官,兄长也不像是自己哥哥那般招猫逗狗不成器,眼见着是要接他父亲衣钵入朝为官的,薛宝钗自然不会与之为敌,不止如此,秉承着多个朋友多条路的想法,薛宝钗甚至与林黛玉处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虽然薛宝钗对每个人都很好,但黛玉至少有人可以说话了。
日子就这么慢悠悠地过了一段时间,直到维扬那边传来消息,说是父亲重病,要接黛玉和兄长过去。
因为母亲一直生病,黛玉和兄长担心消息告诉她会加重病情,便托了婶婶帮忙隐瞒,另寻了兄长要回乡参加科举的理由去了维扬。
抵达维扬之后,兄妹二人才知道父亲林如海独自一人在江南的这段时间,不但要在官场上与人周旋,私底下还要调查那些盐商与官员勾结的证据,偏他身边除了管家也没个值得信赖的人,以至于后宅出了纰漏,被人偷偷下了毒。
好在堂伯听说了父亲重病,立刻托人情将宫内的太医请了两个同他们兄妹一起来了维扬。
两个太医一个擅调理,一个擅解毒,竟正好对了父亲的病癥。
等太医为父亲解毒后,又留在维扬仔细调养了大半年身体,两位太医才道“不负林大人所托”,准备告辞回京了。
此时兄长刚从姑苏考完院试归来,得知此事后一边命人为两位太医准备行李,安排回京船只,同时也不忘请那位擅长为人调养身体的太医为黛玉看病。
虽然所有进了太医院的大夫都能称做太医,但太医与太医之间的医术水平甚至比太医与普通人更大。
而堂伯林淮为他们父亲请来的两位太医,自然是其中的佼佼者。
虽然荣国府也请了两位太医在家奉养,但水平嘛……
荣国府毕竟没落了,那等真正有本事的太医除在宫中当值外,更愿意与有权势之人结交,便是乞骸骨了也只会自己开医馆,或是接受相熟人家的奉养,并不贪图他家那几两银子。
林家请来的太医知道兄长在堂伯家长大,也乐意给他面子,得了请托便为黛玉把起了脉。
半晌,那太医踟蹰着开口:“令妹身体并无大碍,只是胎裏带的弱癥非天长日久的调养,恐无法好转。”
黛玉明白,太医到底是要回宫的,没那么多时间耗在自己身上。
好在她打从有记忆开始,便一直在吃药,进了荣国府也一直没断过,是以从太医口中得知此消息也并不伤怀,反开口劝慰兄长:“不碍得,妹妹早习惯了。”
兄长却眉头紧蹙:“不知舍妹这胎裏带来的弱癥可会影响寿数?”
太医松了口气:“这倒不至于。若平日仔细将养,多走动,少生气,莫伤心劳神,并不会比旁人少了寿数,只生育一道,恐有少许妨碍。”
“但也不严重……”
说着,太医想着林家几代单传的窘状,暗示道,“京中林大人年轻时也有几分弱癥,与川宁侯府结亲后,不也得了对双胞胎?日后为令妹挑一户家中子嗣繁茂的人家,尽够了。”
想来太医见多识广,早对林家子嗣艰难的情况有所了解,自然明白黛玉这状况来自祖上。
也不止她一人有这毛病,刚病愈的父亲,以及瞧着身强体健的兄长也都有。兄长从小养得好,已然是他们这一家三口中癥状最轻的了。
他们一家子心裏有数。
只要不影响寿数,其他都是小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