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一九章 能量(修)
西历1541年的世界,人类,在盖亚表面并无其他任何大型工程,正在进行,所有工作都围绕着一场即将到来的盖亚生物圈之内战。
“第五次盖亚大战”,名字略显突兀,不过阿达民很久之前就这样用,
他已经习惯了这一专有词汇。
何况用在这里,大战,根本一点也不夸张,事实上早在因感染、腐化、疾病与死亡,而对微生物充满厌恶,进而萌生将其从盖亚表面彻底铲除的那一天起,方然就明白,这将是一场规模空前、难度爆表的战斗。
战争的具体规划,到1541年初,还在“盘古”的决策修订之中。
但,不论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执行策略所必须的能源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
能源,而非资源,是人类一切生产生活过程的前提,在物质资料丰富的盖亚表面,这样理解,并没有任何原则上的谬误。
即便在极少数情况下,物质,并无法用能量代替,要获得从氦气到黄金的诸多物资,人类,别无他法,只有开掘矿井一条路,但是对充斥盖亚表面的化合物而言,只要有单质,接下来所要做的,也就无非是门类繁多的物理与化学操作。
所有这些操作,技术,当然是前提,但其之所以能执行的根本推动力,
却毫无疑问是能源。
只要有能源,铁矿石,可以变成特种钢材,氮气,可以变成含氮化肥,花岗岩,可以变为建筑用砾石,乃至于能量本身,可以变成光、热、辐射等用途繁多之物。
此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诸多操作,从冬季取暖到ct检查,也无一不需要能量的耗散来作为代价,正因如此,人们才习惯于以一个文明对能源的利用层级,来概略性的评价其发展水平。
说白了,只要有单质、能量,在科技的加持下,就可以达成一切人间奇迹。
尽管如此,如果将人类活动局限于传统的生产、生活,盖亚凈土的这些活动,并不需要外来能源的支持,依赖盖亚表面的化石燃料、可再生能源,一样可以进行。
只不过,直到西历1541年,在盖亚凈土建立逾三十年的今天,人类文明在盖亚的能源产出水准,仍然在数百亿吨标准煤,相比几十年前,几乎持平,刨去可再生能源的成分,传统能源的产出还一直在下滑。
原因也很简单,人类,在今天的盖亚表面,委实并没有什么超大规模的工程,或者醉生梦死的挥霍行为;
因此,也并不需要多么巨大的能源。
这一点,与旧时代的情形,大不一样,也是文明先进程度的体现。
回首旧时代,不过几十年前的人类世界,能源产量每一年都再创新高,考虑到能量储存技术的严重滞后、或者说原理上就很困难,能源的产出与消耗,近乎平衡,则彼时人类世界的能源消耗也一年比一年高,这是很显然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