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永不下车 > 第八一九章能量(修)

第八一九章能量(修)(2 / 2)

巨量的能源,究竟消耗到哪里去了呢,一言蔽之,

大部分都是被浪费掉。

“浪费”,在这里并不同于“长明灯”、“长流水”之类现象,即便那的确是一种浪费,在能源与资源皆需付费的大背景下,也显然并非主流。

阿达民所指的,是人类社会的组织与运行方式,所造成的无效损耗。

一个人,在旧时代的联邦,即便只是为生活而奔波的普通民众,生活中的每一天,事实上都在消耗、乃至浪费大量能源,而其本人则不仅对此毫无察觉,即便偶尔想到,也会自觉无能为力而默然视之。

彼时的联邦,在资产主义的框架内,民众居住地与工作地日渐分离,一个人要想上班,除非住在公司,否则就得开车往返于住所与公司之间;

一日三餐,在公司解决倒也还好,如果自己烹饪,加热效率简直令人发指;

工作与生活环境中,为维持体温、观察环境,从空调器到显示器的诸多设备,其能耗投送至使用者身上的比例,甚至不足百分之一;

待到工作之余,略为消遣,或者加班出差,选择喷气机、而非远程连线,乃至自驾长途跋涉,又会平添一笔不菲的能源开销与二氧化碳排放,更不用说储物间里落灰的商品,从生产到运输,无不在消耗着能源。

所有这一切损耗,总体上,造成“能源匮乏”与“生活窘迫”的并存;

一方面消耗天文数字般的能源,另一方面,由因为分配不均、效率低下,而并未创造出多么美好的生活。

这种情形,在旧时代司空见惯,毕竟在资产主义体系之中,“人类的幸福”是最不起眼而绝不考虑的边缘参量,恰如dna的分裂、延续,根本不会考虑“容器”的感受,能源的利用效率,更是细枝末节的小事。

念及至此,阿达民倒是也想起,这一论断表面上并不正确。

环保,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这些早年间还挺时髦的概念,其实滥觞于旧时代的媒体案头,从列强政府到普通民众,看起来,似乎都十分关註这一方面,否则也不会组织“气候大会”,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甚而将这一系列概念用于国家之间的博弈,衍生出“碳排放交易”之类覆杂动作。

然而所有这一切,归根结底,也无非是在不触动旧时代社会模式的前提下,

进行的某种修修补补之聊胜于无。

不论如何开发可再生能源,如何提升劳动生产率,如何降低单位gdp能耗,若人类无法摆脱资产主义框架所赋予的,倡导消费(甚至浪费)、刺激生产的特质,就不可能真正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更遑论减少其总量。

这方面,旧时代的能源产量,就是一串很有力的证据。

不论人类如何努力,在世界总人口缓慢增长的大背景下,年能源产量(即消耗量)却始终在一年比一年高,民众的生活,却长期没有根本的变化。

能耗逐年攀升,所做的事却没有一年比一年多,每年几百亿吨标准煤的能源产出,越来越多的耗散在长距离交通、供暖与制冷、消费品生产运输等环节,任凭消耗殆尽,对民众生活的贡献却殊为可疑。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 请启用JavaScript正常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