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微生物,对人类而言,弊端远远大过益处,这是一个无须论证的事实。
但凡经过思考,恐怕每一个人都曾有过类似的设想,如果有可能,恐怕也都会选择将这些肉眼不可见的“同类”从盖亚表面抹去。
但是,要消灭所有的微生物,难度亦可想而知。
盖亚凈土成立后不久,阿达民就下令进行一系列对抗微生物的研究,时至今日,白大褂们对这一工程的初步设想,与自己的方案接近,基本上都是从诸如“秋分”这样的无微生物设施开始,逐步向外扩张。
扩张过程中,利用各种手段,一点点蚕食微生物的底盘,直到彻底凈化盖亚。
设想大致如此,接下来,核心问题就是“手段”。
微生物,或者,再加上一些诸如水熊虫这样的“异形”,生命的顽强,在这些物种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尤其微生物,单个的生存能力简直可忽略不计,却依靠庞大的数量、遍地的分布,在盖亚生物圈中占有一席之地。
哦,这样说可不对,微生物岂止是占据一席之地,
事实上更是生物圈的no_1。
不论从数量,还是物种个体的总质量,微生物都是盖亚生物圈中的第一位。
如果以这些指标来判断,人类,乃至于哺乳动物、高等动物,只是生物圈里的稀有物种,即便数量庞大的昆虫也算不得常见。
以盖亚的五点一亿平方公里表面积,从山峦、到海洋,从赤道、到极地,究竟会分布着多少微生物呢,精确数字是不用想,若粗略估计,撇开土壤的近100,000,000/立方厘米,而以戈壁砂砾的约100,000/立方厘米为准,生物圈“厚度”按一百米计,
则盖亚表面的微生物总量大约为5,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也就是五千一百亿亿亿个。
註意这还只是粗略的估计,也就是,将盖亚表面完全视为环境恶劣的戈壁,实际的微生物数量,还会在此基础上轻易提升几个数量级。
当然,提升几个数量级,或者不提升,对民众而言都是一样的效果,
根本搞不清这究竟是有多大。
阿达民的感觉,也是如此,即便科研机构的白大褂们多次向他强调,在这五千一百亿亿亿、或许五千一百万亿亿亿微生物中,至少有上百万不同物种。
其中已被人类发现、并记载的,则只有二十万,其中接近一半是真菌,细菌、病毒各有几千种,另一半则是十万种左右的原生动物与藻类,以方然的眼光,这些都被其视为要铲除的微生物。
彻底灭绝盖亚的微生物,对自己而言,是一种针对环境的“清洁”,
但是对微生物研究者们,却是灭顶之灾。
正因如此,专家、学者们多次提出,要求这一计划中包含“保护措施”,以免白白损失宝贵的微生物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