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二章 物种(修)
这种怀疑,用不着搜索、浏览数据,旧时代与新时代的两相比对,就很有说服力。
人口两千六百万的盖亚凈土,时至今日,年能源消耗量已越过六百亿吨标准煤大关,但其中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用于“全产机”体系建设,与遍布各领域的科学研究。
用于民众生活的能源,还不到1%,只相当于几亿吨标准煤。
单看人均值,盖亚凈土的能耗,与旧时代的联邦相差无几,民众的实际生活水平却大不一样,两者间甚至没什么可比性。
与旧时代的任何国家,比拼生活水平,这实在是一桩很无聊的举动。
至于说,由此得出“盖亚表面的能源产量,对人类生活而言,十分充裕”,这一判断倒是完全正确。
然而一旦着眼于未来,为“第五次盖亚大战”做准备,则每年几百亿吨标准煤的能源产出,岂但是杯水车薪,简直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对抗微生物,发动一场清剿式的战争,将存在了近四十亿年的原始同类们,从盖亚表面彻底抹去,这种设想,仅仅在几十年前,必定会被每一个听闻之人视为狂想,即便专业领域的研究者,也只会付之一笑。
究其原因,十分的简单直白,稍加思考也不难意识到,清除所有微生物,
这将会是一场多么浩大而漫长的行动。
生命,在盖亚表面,是几十亿年演化的奇迹,如此漫长的演化时间,自然带来了一个极其显着的事实︰
那便是“生命无处不在”。
这里的生命,显然,不会是专指高等动物,而是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在内的宽泛概念,经历过几十亿年的时间,生命,一方面演化出眼花缭乱的类型,一方面则攻城略地、四面开花,凭借多样化的构造,事实上近乎占据了盖亚表面的全部。
全部,是的就是如此,直到今天,人类在盖亚表面,已根本找不到哪怕一寸毫无生命栖居其上的土地;
不论戈壁荒漠,还是深海海床,莫不如此,哪里都有微生物的踪迹。
即便在一些环境极其恶劣的地点,譬如,正在喷发的火山口,极端高温与腐蚀性物质的存在,会将所有微生物一波带走,一旦其结束喷发,逐渐冷却,微生物也会以各种途径,逐渐收覆失地。
真正完全“洁凈”、没有任何微生物的地点,一般而言,也就只有人为干涉的极少数区域,如无菌舱,或者75%酒精瓶内的微末空腔,才可以做得到。
微生物无处不在,这一现状,还只是盖亚表面的情形。
事实上,微生物的分布,又何止于一个宜居行星的表面,在盖亚,上至几十公里的大气层边缘,下到数千米深的地下岩层,乃至上万米深的海沟水体,到处都分布着形态各异的微生物与其他生物。
与渺小的微生物相比,有一定体积的生物,或许还可以用滤网阻隔,但是在微观层面,根本无须观察,人类就可以断定其必然存在。
没办法,与微生物相比,人类只不过是最近几万年来的一介过客,
在这样的世界里,人的一举一动,更像是在微生物的国度徜徉,而非自己以为的那样,是盖亚生物圈的主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