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永不下车 > 第八二七章损耗(修)

第八二七章损耗(修)(1 / 2)

第八二七章 损耗(修)

从需求角度出发,“三工程”的远期目标,是在二十至三十年的时间内,建成投送能力提升两~三个数量级的新一代系统,通过增重、提升发射速度的方式,将指标拉升到每年数万亿吨标准煤的水平。

如此巨大的能量,显然,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甚至不敢想的规模。

太空中的一切,正在平稳有序的进行中,地面上,阿达民在第四天再次走进控制室,观摩了“三工程”开始接收“炮弹”的过程。

他同时也看到,随着一枚枚炮弹由远及近、被长数百公里的巨大桶型结构接收,配套的换能器则迅速将其转化为大功率激光、投射至月球表面,光束在调整后逐渐趋于稳定,才和白大褂们一起放下心来。

项目总投资,几十年来累计达一万亿吨标准煤,工程上没有什么百分之百,

风险始终还是有的。

从近日轨道到盖亚,“三工程”一期的顺利投产,是重要里程碑,但其意义并不局限于向盖亚投送能量,何况现在,这些能量仍优先供应月面基地。

阿达民的规划,比“能量”看得更远,工程的另一个主要目标则是利用“炮弹”。

在规划中的二期工程,承载能量飞向盖亚的“炮弹”,体积、重量都将迈上一个新臺阶,初步设计的金属圆柱直径超过二十米,长度则在一百米左右。

如此巨大的尺寸,整备质量,则只有约一千吨,显然只是支持线圈的空心结构。

按研发机构的初步设想,巨型“炮弹”的发射加速度,会比现有的十吨级型号低一些,发射质量则提升到数万吨的级别,除去接近一千吨的外壳构造,内部的巨大空间、重量,则可以用来装填货物。

货物,来自于近日轨道太空城,“全产机”体系生产的一系列装备、物资,未来都将经由这一途径运送至盖亚,

乃至太阳系内更遥远的其他位置。

能量传输,兼顾货运,综合考虑起来,这是人类依托现有技术手段的最优解。

如此庞大的工程,即便以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也需要长达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建设完成,但时间一天天流逝,阿达民的年龄却不允许他再等太久。

西历1543年,方然,已经是一位九十高龄的老人。

九十岁,以人类的身体条件,在一切保障条件与既往养护到位的前提下,到还不至于行将就木、危在旦夕。

阿达民的身体条件,便是如此,自从五岁时起,因畏惧死亡而追寻永生,进而一刻不曾懈怠的保持、养护这具血肉之躯,拜越来越发达的医疗科技,自觉身体状况还好,每周一次的例行体检,也暂时没发现严重的问题。

尽管如此,大量体检的详细指标,还是明白无误的提醒着方然,

这身体已支持不了多久。

一句血肉之躯,从呱呱坠地,到衰老朽败,时间的痕迹并不是一下子降临,而是在漫长岁月里,逐渐侵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