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三二章 巨力(修)
盖亚,月球,乃至深远太空,一系列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与之对应的,则是盖亚凈土的生产力水平,在资源、能源限制极大放宽的基础上,以近乎指数律的速度暴增。
生产力,在一切围绕人的社会,受限于核心要素——“人”,是不可能有这种程度的增长。
一旦社会生产力水平提升,人类,必然追寻越来越舒适、惬意乃至奢靡的生活方式,这种追求对生产力是刺激,对人类劳动的持续投入,则很不利。
说白了,但凡衣食无忧,人都会倾向于休闲、享乐,而无法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
不仅如此,生产力发展导致的产业多样化,乃至人文、社会与自然领域的发展变迁,也会占让越来越多的人力脱离物质资料生产领域。
这样一来,列强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显然会随经济规模的提升而逐渐下降。
换算的年增长数字,远远达不到指数率的程度。
但是在今天,盖亚凈土的“全产机”体系,则根本无视这一陈旧规律,其发展速度与绝对规模,只受太阳系内物质总量与能源功率的限制,无须人类参与,便可以在提供基本科学规律的前提下,一次次自我迭代,发展壮大。
这一点,体现在“三工程”上,西历1546年的二期工程完成度已接近60%。
横亘在近日轨道上的电磁投射系统,全长五百公里的庞然大物,已经建成的多达十一座,另有九座进度快慢不一,十年内会全部完工。
二期工程投产后,将摆脱轨道运转的方位限制,具备持续向盖亚公转轨道投送巨型“炮弹”的能力,万吨级货柜的发射频率提升至每分钟五次,换算下来,能量投送力将达到100,000,000,000,000吨标准煤/年。
一百万亿吨标准煤,这一数字,远远超出人类有史以来开掘的全部能源之和。
进而,打一个宏观的比喻,帮助民众认识到这规模的概念,这相当于,“三工程”每年向盖亚(包括月球)贯註的能量,
足以将盖亚海洋水体的百分之一,加热至沸腾。
或者,用核武器换算,这相当于每年向盖亚——月球系统,贯註一千两百七万枚“大伊万”氢弹的能量。
对民众而言,这种通俗的说法,在很多年前大抵十分管用。
不过在今天的盖亚凈土,不论定居点、还是“里世界”,民众知识水平普遍较高,也有很方便的讯息渠道,这些比喻就显得有些多余。
譬如,按方然的看法,asa提供的一个对照案例,其实比这些换算都更有趣些。
每年一百万亿吨标准煤的能量,这数字,放在人类历史上当然十分巨大,但是在天文世界里,又分明相当渺小。
南极,盖亚南端的白色大陆,有一片为命名为“威尔克斯地”的冰原,一点六公里的冰盖下方,可以探测到直径数百公里的巨大陨石坑,并有直径约三百公里的“质量核”,推测其嵌入盖亚的时间在距今一亿年~五亿年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