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跟着朱元璋打江山 > 第110章 杨宪看见章诚的义军后,决定加

第110章 杨宪看见章诚的义军后,决定加(1 / 3)

第110章杨宪看见章诚的义军后,决定加入!

翌日。

天色阴晴不定。

初冬的风瑟瑟地吹着,让人不由得紧锁脖颈。

杨宪本人也不得不搓手拧眉地走在了瓦梁垒的大街上。

昨晚,他在听了应光祖的叙述后,不由得对这里的义军,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他很想知道,到底是怎样的义军,会让原成都县丞应光祖,开始希望,官军能把这里的百姓无论男女老幼都屠杀掉。

但杨宪发现,现在瓦梁垒城内其实很是井然有序。

虽然,城内有不少百姓都别着刀,还有不少诸如“恢复中华”“摆脱奴役”“减租减息”的标语,贴在各处牌坊上,特别醒目!

但他没有看见任何打砸抢的情况,而且这里的商业还颇为繁荣,甚至不少庶民竟也在拿粮易货。

杨宪因此,进一步增添了想了解章诚这支义军的兴趣。

毕竟他平生最想见到的场景,其实就是这种秩序井然的状态。

作为一个北方士子,他从北到南,去过许多地方。

而他发现,无论是义军统治区,还是元兵统治区,秩序都很糟糕,所以,才有许多地主结寨自保,许多商贾依附于有刀的人才能生存。

所以,杨宪决定去应光祖所说的义军重点布局的乡野里去看看。

但杨宪刚出城,循着官道大陆,正要进入一临河小渔村时,就被一从芦苇丛里钻出来的两民壮持弓箭逼停住了。

其中,一叫孙第九的民壮问道:“你是来干什么的?!”

杨宪被吓得脸色煞白,他真没想到这乡野里还有弓箭手,在心情平复了一下后,才如实回道:

“我想见见章先生。”

“那你和你的随从都把手举起来。”

孙第九说了一句。

杨宪和他的随从倒也老实的举起了手。

接着,孙第九就吩咐说:“把他们的眼睛都蒙上!然后带到汪参政那里去。”

于是,杨宪等就被蒙上了眼睛,像犯人一样被人押着进了村。

汪参政就是汪广洋。

现在的义军官职还比较乱,再加上,章诚现在在名义上也属于郭子兴的领导,所以,也就还没改革自己义军的官制,只让汪广洋以郭子兴所授予的参政官名义做这里的行政首脑。

汪广洋因为也是士大夫出身。

所以,章诚还让他负责招待来拜见他的读书人。

自从章诚出滁州单独发展后,的确会有些来拜见他的士子出现,所以,章诚为此不得不让人专门负责此事。

至于杨宪为何要蒙眼睛进入村里。

这是因为,章诚让各村各社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加强了防御制度,设置了各种复杂的路障机关,还有各种地道寨堡,除非是义军内部的,会很容易因为不能识别暗号而陷入机关里。

所以,外来的人需要由放哨的人带着才能顺利进入村子内部,但为了不让以拜见为名实则是来打探虚实的元廷细作混入,一般外来的人进入都需要被蒙眼进入。

何况,这一带以平原为主,章诚既然要扎根乡村,自然不得不加强防范意识,以做到尽可能让将来元兵来到这里后摧毁不了这里,而即便是“三光”,也难以消灭这里。

当然。

杨宪则对此有种自己进入了土匪窝的感觉。

因为他想不明白,为何这支义军明明占据了瓦砾垒,其首领为何还要藏于乡野,乃至不惜设这么复杂的保密制度。

但很快。

杨宪就没再把心思放在这上面,因为他被眼前出现的一个大规模学校吸引住了。

杨宪只见这个学校匾额写的是“义军讲学院”,讲学院有大量写着“识字班”和“读报班”名字的房间,房间里,有很多青年孩童在朗读着“复我中华”或者“救我汉民”的内容。

接着。

杨宪就看见,讲学院大门处报栏里有一张写满文字的大纸,大纸上有许多楷书写的内容,内容都是讲述的义军现在发展的如何,胡元围剿义军的情况,还有分田情况,各社社长与都头公示,甚至还有黄帝纪年的日历以及极具煽动的文章诗词。

杨宪忍不住继续往下看,结果还看见有教百姓如何防疫如何更好的耕织作肥的内容,甚至还有妇幼保健知识。

“这比官报还全呢!”

“这些造反的已经发展到办报这个地步了?”

接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