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娘。”杨氏和陈氏只能应下。
刘氏又对杨氏说道:“你明天也不用再去整地了,这些天做完豆腐后你就到处去看看哪家有小鸡苗和小猪崽卖,先订下来,等猪舍和鸡舍都盖好了再弄回来。”
杨氏应下了。
自从白家的白豆腐出来后,镇上祥福酒楼这几日的生意日日火爆。
不仅因为镇上大酒楼就只有这么一家的缘故,还因为酒楼里的豆腐菜肴是这镇上的独一份,也是先一份。
祥福酒楼的豆腐菜肴是限量供应的,每日酒楼里都会贴出家常豆腐xx道,麻香豆腐xx道,小葱拌豆腐xx道……售完即止的告示。
这样的做法不仅没有让酒楼的生意下降,反而有更加火爆,让人趋之若鹜,争抢着要买来尝尝。
而且,酒楼的豆腐菜品一天出一个新花样,每道豆腐菜色都极尽风味,别具一格。
别的小酒楼小菜馆即使学得快但也赶不上祥福酒楼出的花样多,所以祥福酒楼每日到了饭点都客似云来,生意爆到沸点。
那天见过吴掌柜后,基于长久往来的考虑,苏青和白瑜两人商量过后,除了最初的家常豆腐和麻香豆腐菜谱是卖给吴掌柜外,苏青和白瑜之后就没特意从系统商城里再买关于白豆腐的菜谱来卖给吴掌柜。
不过苏青和白瑜两人却将知道的一些关于豆腐菜肴的做法和想法建议简单跟吴掌柜提了,然后让祥福酒楼的大厨自己摸索去。
其实如果苏青和白瑜不说这些,只要时间久了,酒楼的大厨也能自己摸索出来。
这不过是苏青和白瑜对祥福酒楼的一种友好表示而已。
再说来酒楼吃饭的,大多都是镇上的有钱人或者身份上尊贵些的客人。
此时正是饭点的时候,就有人提起了豆腐香干的事,有些人听说过却没有尝过,想要买来尝一尝,但听说只那叫郑方的卖货郎那里才有。
然而想到那郑方每天都是挑着个挑子走街串巷地来回卖,也不知道那吃食干不干凈,所以虽然想吃但又嫌弃臟而没有吃。
知道祥福酒楼的豆腐也是从白家那里拿的,于是就有来吃饭的客人问店伙计,“你们这里可有那豆腐香干?有的话给我来些尝尝。”
刚好这店伙计就是竹溪村的周有福,对这问题很是了解。
周有福直答:“没有。”
“为何?你们酒楼不是和那白三郎做生意的吗?听说你们这的许多豆腐菜品的方子也都是白三郎卖予的,为何他就没把那香干的方子也一并卖了换钱?”
就有人竖起了耳朵,听周有福如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