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富二代的古代奋斗日常 > 第48章

第48章(1 / 3)

时间又是眨眼过去了半个月,在农民忙着春种的时候,村里的香干作坊也建成了。

作坊建成即将开工,也意味着需要招人入坊里工作。

在白瑜的建议下,这一次招工并不仅限于竹溪村的人,别村的人想要来作坊里做工也是可以的,只要满足作坊里定下的条件即可。

这消息一出,外村的人顿时兴奋了,连春播都暂时抛下了,争先恐后地找到了竹溪村,生怕晚了一步工作就被人给抢走了。

竹溪村作坊的招工与镇上的招工不同,不需要会识文断字也不需要他们个个都有扛麻袋的一把子力气,在所有人看来,作坊的工作只要是个人都能做,所以来应聘的人不少。

不过作坊招人也是有要求的,要身体健康、爱干凈整洁,这两点是最重要,其次就是人要勤快,不偷奸耍滑不包藏祸心。

还有,要想在作坊里做工还要先签订保密书,签了保密书的人不能将作坊里的一切事情说出去,如果发现有谁洩密了,轻者,作坊永不再录用次人,重者,那人不仅要被罚钱还要被扭送到官府去坐牢。

之前就有人想要将豆腐坊的事洩露出去,被人及时发现了,最后那人上了作坊的黑名单,作为永不录用的第一个名额,连带着他的家人也不被允许在作坊里工作。

那个人现在悔得肠子都青了,可即使他带着一家老少跪到村长面前仍不被允许再进入作坊里工作。

当时村长就放话了,若是再闹,那就赶出竹溪村去。

那家人这才不得不安分下来。

外村人高兴了,可不少竹溪村人就开始恐慌了,原本十拿九稳妥妥的工作一下子就不能确定了,工作不能确定,那么每月的工钱就不确定,甚至在年底作坊发的过年福利也不能确定了。

村里不少人就找上村长问:“这是我们村里的作坊,为什么不招收村里人而是要招收外村的人?”

起先村长也问了白老爹这个问题,白老爹就把白瑜的回答说了出来:“这有两点,第一,村里如今豆腐坊和木工坊招的全都是竹溪村的人,可如果以后一直只招收村里的人来作坊做工,那么久而久之就会让村里人以为村里的作坊只能招收自己村里的人不招外村的人,长久下来,就会让人以为作坊的活非竹溪村人不可,这会让我们竹溪村造成严重的排外现象,不利于以后与别村的往来。

而且如果只在咱们村里招人,来来去去就这么些人,没什么竞争压力,没了压力和竞争,他们工作就会不上心,会渐渐懈怠,偷奸耍滑偷工减料等等,这般状况下,工作的效率就不会高,做出来的东西质量也会变差。东西不好,我们就卖不了钱,甚至卖不出去。最后就是我们没有钱收入,那这个作坊就没有开的必要了。

第二就是,一家独大不如一村独大,同样的道理,一村独大不如多村一起发展。

只招收我们村里人做工,发展也只在我们自己村里,到时候光我们村富得流油,别的村依然那般模样,我们村就成了一块肥肉,这块肥肉就会引起别的村眼红不满,甚至想要在我们这块肥肉上咬下来一口。

到时候就会起争端,起一些我们无法预料的不好事情,到时候该怎么办?

但如果我们招收别的村人来这里工作,那是他们获利了,我们也可以让他们在他们村的土地上种上我们需要的粮食,比如大豆,这样大家就可以共同获利共同很好地发展,一起发展一起富裕,这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我们村富裕了,然后带动得周边的村子也跟着富裕,这也是为县令老爷积攒业绩不是?”

白瑜当时说最后一句的时候还不忘拉扯一下县令的大旗,增加说服力,也给自己的思想觉悟上升了一个高度。

最后白老爹学着白瑜的语气,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对村长以及几个族老说道:“弊端,就要及时扼杀在萌芽之中,要让村里人有危机意识,有竞争意识,不能让他们理所当然,不能把他们的心养大了养懒怠了,心大了懒了,人就散了,就不好管理了。”

作为村长,知道如何去管理一个村的人,也知道了这件事的重要性。

所以在竹溪村民找上门质问的时候,村长脸上是前所未有的严肃,说出来的话也是前所未有的严厉:“村中大事自有村长以及几位族老一起决定,如有异议那就给我憋着,别让我知道你们有闹事,也别再让我听到你们的质疑,否则以后你们别想好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