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珪死了?”刘道规收到消息后,不可置信。
拓跋珪一代枭雄,竟然被亲生儿子拓跋绍杀了,不过拓跋珪的私生活也不怎么检点,拓跋绍是他跟姨母所生,天生残暴。
胡人的内斗比晋室更凶残更直接。
从刘渊、石勒到石虎、慕容家无不如此。
这时代,有时候比的不是谁兵强马壮,而是看谁的继承人靠谱。
慕容垂英雄一世,所向披靡,却生了慕容宝、慕容麟几个活宝,生生将如日中天的后燕折腾没了。
拓跋珪今年才三十八,年富力强,没想到以这么滑稽的方式落幕了。
孟干之道:“拓跋绍弑其父,叔孙俊,拓跋磨浑、安同等拥立拓跋嗣,杀入平城,斩拓跋绍及其母,登基继位。”
“魏国竟然没有分裂。”刘道规暗暗可惜。
“拓跋绍素来残暴,本就不得人心,又无军功及部曲,杀父继位,为天地所不容。”
冒顿杀父继位,是因为他手中掌握兵权,拓跋绍年仅十五,既无党羽亦无威信,弑父这种事在胡人眼中也是大逆不道之事。
魏国改制弄了这么多年,拓跋鲜卑汉化程度较高,当然接受不了拓跋绍。
这场叛乱持续的时间太短了,几乎对天下大势没什么影响。
不过拓跋珪死了,以后来自北面的压力大减,刘道规的也能将心思放在南面。
没过几日,魏国竟然还派使臣来递交国书。
“拓跋氏世受华夏重恩,先祖曾与刘司空一同抵御羯胡,今后两家亦当化干戈为玉帛,结好如初。”
使者恭恭敬敬,跟拓跋珪时代的态度完全不一样。
刘道规心中不禁对拓跋嗣高看一眼,魏国现在的问题不是南面,而是内部,他竟能放低姿态,来结好自己这个骠骑将军。
封恺道:“你们还占着洛阳,如何结好如初?洛阳乃华夏故都,历代帝王陵寝所在,非同小可。”
洛阳不解决,和谈无从谈起。
这使者也是有备而来,“我主愿以洛阳交换平原郡与黎阳城,自此以黄河为界,井水不犯河水。”
洛阳对魏国而言,如同鸡肋。
东西南三面险要都被刘道规占据,反而成了魏国的拖累,需要部署大量兵力,粮草全靠后方供应。
兵力一多,粮草供应也要增多。
平原郡位于黄河下游的南岸,是进出冀州的重要渡口,魏国拿下它,冀州便可不惧东南面青州的威胁。
总体上,两边都没吃亏,刘道规兵不血刃收复洛阳故都,在面子上占了一些便宜。
这年头地广人稀,重要的是人,而不是土地。
青州刚刚拿下,还没怎么治理。
刘道规踱了几步,“平原可以换,黎阳不可。”
“就按将军所言,我主诚心结好。”使者比刘道规还急。
拓跋嗣刚刚继位,国中的叛乱还未平息,宿敌柔然南下,可谓内忧外患,稳住南面,便可集中精力解决内部。
不过刘道规也好不到哪去,谯蜀和姚秦虎视眈眈,妖贼围攻建康,士卒正在休整,粮草不济,短期内无力北伐。
两边结好,对彼此都有好处。
使者走后,封恺道:“魏国新主颇为不凡。”
刘道规然其言:“拓跋珪生了个好儿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