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刘裕却从这种平静中嗅到深深的危机。
拓跋嗣继位之后,将精力全部集中在内斗,继续深化拓跋珪的改制,魏国也因此进入快速发展期,河北也逐渐归心,内乱悉平。
这种局面连当年慕容垂都没做到过。
再给魏国五六年,一个涵盖阴山南北、集合游牧农耕的强大国家逐渐显露身影。
刘裕算是给晋室重新寻到了一个强大的外患。
而且他所言非虚,北魏从拓跋珪牛川起兵开始,侵略性便深入骨髓之中,一直有侵吞天下的野心。
刘穆之率先拱手,“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秦魏一旦壮大,必然逐鹿中原,南下江淮,大战不可避免。”
见手下最得力之人赞同,刘裕满脸喜色,“道和之言是也,拓跋嗣年纪轻轻,甫一上位便能镇住国中勋贵,亦非常人。”
北方胡国,不怕那些张牙舞爪的,最忌惮的就是这种悉心治理内部的。
而拓跋嗣之前逃出平城,藏匿于外,手上没有一兵一卒,拓跋绍内乱时,他却能说动长孙嵩、安同这些勋贵支持他杀回平城。
能力可见一斑。
关键拓跋嗣不到二十岁。
刘裕道:“除了拓跋嗣,刘勃勃亦不可小觑,他日姚秦必亡于此人之手。”
刘勃勃已经自称天王、大单于,认为匈奴是夏启的后代,国号大夏,建元龙升,在北方强势崛起。
谢裕神色一动,“丞相派军灭谯蜀,收复蜀中,功盖天下,依属下之见,当为建国封公,以安将士庶民之心。”
王镇之、王默、袁豹等一干士卒连忙附和,“谢司马所言甚是,丞相屡破强贼,保全社稷,江左万民赖之以安,而今殊典未加,亘古以来未有此事也。”
灭蜀之功,理所当然有刘裕一份。
不过这一次封国公跟以往不同,封了国公之后,就会有封国,有自己的臣子。
这是取代晋室,迈出最实际的一步。
“哐当”一声,御榻旁边的司马德文手中笏板竟然掉落在地。
但在场众人只当没看见。
刘裕听到了动静,却没有回头,“吾伤病缠身,迟暮之人,且已为丞相,位极人臣,物忌盛,非可久安,今欲归京口养老,诸位以为如何?”
谢裕当即高呼起来,“朝廷怎可一日无丞相?丞相若退隐,江左必乱。”
“丞相进为国公,乃顺天应人之举,岂可推辞!”其他人也跟着叫嚷起来,太极殿上顿时热闹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