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只想躺尸的我被迫修仙 > 第233章 我佛慈悲,阿弥陀佛

第233章 我佛慈悲,阿弥陀佛(3 / 3)

比如这佃户的尸体是如何回到家中的,以及水月乡的乡民为何无一人起来反抗这些道貌岸然的和尚。

很快,他便从老人口中得到了答案。

佃户尸体是自个走到了田地旁,倒在了田垄里。

老人家以为佃户走回田间地头的时候,还是活着的状态,唯有徐青知道,佃户在小慈寺的时候,就已经身死。

至于他为何死后还能走回自己经常劳作的田地里

无外乎是这片田地有无法释怀的执念罢了!

至于佃户们为何不肯反抗

出殡下葬的时候,有四五家佃户过来祭拜,徐青问那些佃农,四五年前黔江之水决堤,涝不保收,后两年间黔州大旱,颗粒无收,只有这一二年光景风调雨顺,谷盈仓满。

但,你们活的却反而不如灾年。

你们想过问题出在哪里吗?

有佃户回答道:“前几月老陈家的孩子也像你这般说话,他拉起两千多人,要去烧山破庙。”

“他三叔说打了那些和尚,大伙就成了土匪,反贼,是要被官府赶尽杀绝的。陈家小子本不愿听这些,但他三叔又说,他有法子不动刀兵,就能让大伙吃上饱饭,过上好日子。”

“大伙信了他,就推举他做说客,去小慈寺和那些师父们商量。”

徐青听着这熟悉的流程,大概已经猜出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果然,那陈家三叔到了小慈寺就出卖了自家侄儿,他则趁势从中捞取好处,不仅摆脱了佃户身份,还从水月乡里,搬去了瞿阳郡,过上了佃户们都羡慕的好日子。

自此之后,整个乡里便再无人能够直起腰来。

像陈家小子这样的人,毕竟只是少数。

等处理完佃户后事,离开老人家里的时候,徐青特地留下了一些干粮和碎银。

至于这一老一少是继续呆在水月乡,还是拿着这些干粮银子去往别处,徐青并未多管。

如今的大雍,哪里都有慈照寺和小慈寺,他们远走他乡,就能彻底摆脱这种困境吗?

答案显而易见。

徐青明白这个道理,能照亮黑暗的不是那些田地和粮食,而是心中的那把火。

只有火,才能带来温度。

翌日,清晨。

在薄雾迷蒙,太阳还未升起的时候,徐青牵着马,带着玄玉,来到了小慈寺外。

这个早上,徐青让小慈寺的和尚们感觉到了火的温度。

当阴燃火铺天盖地卷向寺庙,当僧侣和尚鬼哭狼嚎的时候,庙里的佛像却依旧如此前一般,低垂着慈悲的眼眸,静静的看着眼前的一切。

此时玄玉化作八道黑色残影,在庙外来回逡巡,若有和尚不小心跑了出来,它就好心的将他们送回火海,让他们继续感受徐仙家的温度。

而放完火的徐青,则正按着虚云和尚的走马灯,寻到了小慈寺存放谷粮的地方。

这些谷粮哪怕大部分已经运去慈照寺,可剩下的谷粮也有十万石不止。

借用斗米碗收下所有谷粮,徐青回头看了眼火海中的寺庙,只觉尸体暖暖的。

山道上,当第一缕阳光升起时,迷蒙的雾气消失不见,徐青牵着马,旁边跟着玄玉,一僵一猫再次踏上了路途。

此时,玄玉忽然开口问道:

“徐仙家是不是忘了心缘和尚说的话?”

“没忘,不就是十六字谶言,我记得清清楚楚。”徐青回忆着癫和尚的话,二次陈述道:“和尚说逢庙便拆,遇观则毁,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我一直都记着。”

“.”

这对吗,和尚真是这么说的吗?

玄玉半信半疑。

“我佛慈悲,阿弥陀佛。”

徐青打了声佛号,内心笃信不移。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 请启用JavaScript正常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