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呢,考试考了100分。”头发花白的老头儿黝黑的脸上全是笑容,“我们家裏头的姑娘也是半边天,将来能跟你们一样,做顶顶有用的人。”
余秋赶紧强调:“你们家姑娘将来肯定比我们更有用,因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呀。”
开张的第一笔生意就这么顺顺当当的完成了。一套小孩的衣服15块钱,真不算便宜。但因为不用布票,所以顾客也觉得贵点而理所当然。
余秋看着老人高高兴兴地拎着衣服走了,忍不住感慨了一句:“咱们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的确提高了啊。买衣服都不心痛呢。”
15块钱啊,她记得小田老师当大队民办教师,每个月的补助好像就5块钱来着。
郝红梅得意洋洋:“那当然,谁不知道我们红星公社发展的好。咱们又有农副业,又有工副业,还有家庭养殖业,家家户户手上都有余钱呢。种庄稼虽然不赚钱,可是有其他的补充啊。”
余秋不由自主地忧心忡忡:“那你说如果都这样的话,大家会不会开始抛荒农田啊。”
因为重工抑农的政策,这个时代的粮食价格是被严格控制的。重点打下的庄稼卖不了多少钱。
郝红梅赶紧跟余秋咬耳朵:“嘿,你不知道吧?现在有的地方已经开始包田客了。”
余秋茫然:“什么田客?”
“就是把田包给外地人种。”
供销社四通八达,顾客来自五湖四海,郝红梅又是爱说爱笑的性子,自然消息就灵通。
现在虽然全国都在发展家庭养殖业跟工副业,但并非所有的地方都能发展起来。讲个实在话,种田是千百年积攒下来的老经验,靠天收,按部就班的话,不用动什么脑子。
可搞工副业就不一样了。你要有原材料吧?你要有技术吧?这些东西如果说还能想办法解决,寻求上级政府的技术支持,但产品销路也是个大问题呀。
这个又不存在包产包销的,到时候东西生产出来卖不出去,那也是要亏本钱的。
所以有的大队琢磨来琢磨去,发现各家各户搞搞家庭养殖业就已经是极限,再搞什么工副业,实在是家底子太薄,折腾不起。
可是全国都在想办法搞建设,他们也不能落在后面呀。最简单的道理,人家有新衣服穿,动不动就能吃上鱼肉蛋,想买个什么东西,手上也有余钱。他们不能叫人比下去。
于是大家就开始集思广益,发动群众智慧,看到底有没有其他的出路。
出路是现成的,因为古往今来,想挣活钱都是搞出门务工。但是打工的地方不是那么好找,毕竟现在招工的地方有限。
那怎么办?眼睛还得放回田裏头。这是他们最擅长的事,更重要的是,有的地方因为大力发展工副业,已经抽不出足够的人手搞农业生产了。但同时他们又不能抛荒农田,且不说自己吃饭的问题,就是每年必须得上缴的公余粮都是有指标的,少一分都不可以,拿钱抵消也不行。
一个有需求市场,一个能劳力输出,双方一拍即合,就达成了无声的默契,开始代管田地。
余秋瞪大了眼睛,感觉着把农民的胆子实在太大了。这要是被人抓到了搞文章,那就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呀,脑袋都不晓得怎么掉的。
郝红梅摊手:“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我听那个电视上的课,感觉这就叫做资源有效配置。做生意这事儿我觉得也挺难的,不是所有人都合适。”
余秋点点头:“那也行,总比抛荒来的好。”
人的确具有趋利的本能啊,会用脚投票,去选择获利最多的生活工作方式。
所以,为了维持稳定,一定要想办法从土地上获得更高的长期经济效益。否则以后大面积农田抛荒的现象还是会发生的。
又有顾客上门了,郝红梅顾不上余秋,赶紧过去招呼:“嘿,北田武,你要给小豆子买什么呀?”
余秋转过头去看,果然瞧见了张熟悉的脸。北田武手裏头抱着个两三岁大的孩子,态度大方的很:“衣服,我看到外面写卖衣服了。”
他怀裏头的孩子伸长了脖子,拼命地指着挂衣服的房间:“新衣服!”
郝红梅立刻笑弯了眼睛:“对,是新衣服,刚刚进的呢,让你们尝尝鲜。”
余秋一时间反应不过来,北田武什么时候有小孩了?这家伙不是当初还想着找她做革命伴侣来着吗?
郝红梅拿了套海魂衫给小家伙试穿。
北田武去布帘子后头照应小家伙了,郝红梅立刻批评余秋:“你傻啊,豆子是李秀云家的孩子,你都忘了?”
余秋惊讶,小孩子果然一天一个样,她可真是认不出来这个小豆丁了。
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为什么李秀云家的孩子会跟着北田武呢?
小豆子已经穿好夹克衫,美滋滋地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臭美。爱美是人类的天性,小东西也不例外。
北田武在旁边笑容满面,相当大方地回答余秋的疑惑:“秀云实在太忙了,顾不上去托儿所接孩子,我就给带回去。”
北田武原本人住在工厂裏,但是电视厂开工之后因为生意太好,所以不得不实行三班倒制度,以满足订单需求。
这样的环境自然不适合人休息。
作为公社引进的外资力量,北田武得到了公社当家人李秀云的特别照顾。
当初粮管所盖了不少房子,除了分给正式职工之外,还有一些是流动的,用于安排临时工住宿。一个单间,每个月交1块5的租金就好。
现在北田武没地方住,就被安排住这样的宿舍了。
他感谢以李秀云为代表的公社领导对他的关心照顾,一门心思琢磨着要怎么回报人家的深情厚意。
他先是想着等挣了一部分钱之后,赶紧盖好职工楼,也让电视厂的职工们有单独的房子成家立业。现在这些职工年轻,基本上住在家裏头,还感受不到强烈的住房压力。但他们以后总要成家立业的呀。
李秀云大力夸奖了北田武,还保证到时候公社一定想办法安排出合适的地皮盖房子。
这下子北田武更加不好意思了,感觉自己一直在给真正的革命者添麻烦。于是他决定再做点儿事情来表达自己的感激。
他琢磨来琢磨去,将目光放在了李秀云家的孩子身上。因为母亲工作实在太忙,小豆子基本上都是托儿所最后一个离开的孩子。北田武自告奋勇,每天负责帮忙接送小豆子。反正他们家都住在一块儿,到时候也方便。
余秋竖起大拇指,夸奖北田武的确仁义。
毕竟托儿所虽然名义上可以一直帮忙看孩子,直到家长过来接为止。但人家托儿所的阿姨也有自己的生活呀,总不能没完没了地工作下去。
北田武不好意思起来,一本正经地跟余秋强调:“我还是做的太少了。我越做事越觉得你说的有道理,革命绝对不是喊口号,革命的真谛是促进生产力发展,并且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能够真切感受到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好处。革命不是强制手段,革命是要让所有人都能够认同接受参与,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